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财税干货
分享
年终关账这些雷区千万别踩!“其他应收款”余额过大?
来源:亿企赢 作者:

“其他应收款”不是企业的“避税天堂”,处理不当反而容易成为税务稽查的“突破口”。规范会计核算、加强内部控制、定期清理款项,是规避相关税务风险的根本之道。

  平时的账务处理中,“其他应收款”就像个“大杂烩”,许多性质不明确的经济业务都可能被塞进去。但如果其余额过大、长期挂账或出现异常,容易引发税务预警和稽查,主要有以下税务风险点。

  1.股东或关联方借款长期挂账

  风险:纳税年度终了后,股东(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除外)从企业的借款既未归还也未用于生产经营,未归还的借款可能被视为股利分配,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计征20%的个人所得税。

  案例:某公司股东借款500万元,3年未归还且未用于经营,税务稽查时被认定为分红,需补缴个税100万元。

  2.向个人提供借款的税务问题

  增值税风险:企业作为出借方,无偿为个人(包括股东或员工)提供借款,可能被视同销售服务,需要按照“贷款服务”缴纳增值税。

  个人所得税风险:企业作为借入方,向个人支付借款利息时,需为对方代扣代缴20%的个人所得税。若员工作为借入方,借款长期未核销且无法证明用于经营,可能被视同“工资薪金”缴纳个税。

  3.隐匿收入或虚列费用

  风险:这是个危险的行为。企业可能将销售收入、投资收益等隐藏在“其他应收款”贷方,后续再找票冲抵或虚假平账,以达到少缴税款的目的。也可能将无法税前扣除的费用以“借款”名义挂账,隐瞒支出。

  后果:一旦被查实,将被认定为偷逃税,面临追缴税款、滞纳金(每日万分之五),以及50%至5倍的罚款,甚至可能追究刑事责任。

  4.关联方交易定价不合理

  风险:关联企业间资金无偿拆借,或交易定价明显偏离市场公允价,税务机关有权进行纳税调整。无偿拆借可能被要求按合理利率核定利息收入,补缴企业所得税。

  5.其他异常情况

  余额为负数或红字:这通常不合常理,可能意味着账务处理错误,或存在隐藏收入、费用的风险。

  长期挂账(如超3年):可能被怀疑虚开发票、虚构交易挂账,以套取资金或虚增成本。

  以下是这些主要风险的概览:

1.png

  税务如何发现这些问题

  税务部门,特别是“金税四期”系统,系统会自动监控企业各类财务指标,当发现“其他应收款”余额过大、与经营规模不匹配,或出现文中提到的各种异常情况时,便会触发风险预警机制。

  如何规避这些风险

  规避风险的关键在于规范管理和定期清理。

  1.定期清理,及时核销:

  对超过3个月的借支、押金等款项,及时催讨或核销,避免长期挂账。

  2.规范借款流程:

  向股东、关联方或个人借款时,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借款用途、期限和利息(若有)。

  严格限制借款期限,尤其对股东借款,尽量避免跨年度。

  确保借款用于企业真实经营,并保留相关证据(如合同、发票)。

  3.关联交易合规化:

  与关联方的资金往来应遵循独立交易原则,按合理利率收取利息,并留存相关证明材料。

  4.如实入账,杜绝违规:

  收入如实入账,费用凭合法凭证扣除,绝不通过“其他应收款”转移资金、隐匿收入或虚列费用。

  5.完善内部凭证管理:

  保留所有与“其他应收款”相关的合同、协议、付款凭证、审批记录等,形成完整证据链,以备税务检查。

  总结:

  “其他应收款”不是企业的“避税天堂”,处理不当反而容易成为税务稽查的“突破口”。规范会计核算、加强内部控制、定期清理款项,是规避相关税务风险的根本之道。


税率查询.png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文章及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相关推荐

  • 执行新准则,“营业外收入”核算范围变了

    根据现行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说明:(利润表)“营业外收入”行项目,反映企业发生的除营业利润以外的收益,主要包括与企业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盘盈利得、捐赠利得(企业接受股东或股东的子公司直接或间接的捐赠,经济实质属于股东对企业的资本性投入的除外)等。该项目应根…

  • “投资收益”归集口径,税会有差异

    笔者在实务中发现,一些跨行业企业在适用政策过程中,容易弄错投资收益的计算口径,从而引发一系列税务风险。相关企业对此应高度关注。

  • 一张假发票引发的合规思考

    大连五佳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佳国际)曾因一张意外流入的假发票而受到税务部门处罚,在相关记录被公开后,公司业务一度受到不小的影响。

  • 提升商品混凝土行业税收风险防控精准度

    商品混凝土行业是建筑业的重要配套领域,其生产经营具有原材料购进渠道多、销售周期短、资金流动快等特点,一些企业存在隐匿收入、虚增成本、申报滞后等问题。国家税务总局阜康市税务局结合商品混凝土行业特点,采取数据共享、构建指标模型、分类辅导培训等举措,推动行业…

  • “买单出口”10月会倒查!现在如何“亡羊补牢”?

    国税总局2025年15号、17号公告构筑的“穿透式监管”体系即将在10月1日正式生效。新规不仅彻底封堵了“买单出口”的灰色操作空间,更将对2025年1-9月期间已发生的买单出口业务进行追溯核查。

  • 增值税法视同应税交易条款的立法逻辑与实践解析

    设定视同应税交易条款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多收税,而是为了维持增值税链条的连续性,这就像是一场接力赛,每一棒都要稳稳地传递下去。此外,设定视同应税交易条款的另一个目的 ,也有“反避税”的含义在里面,防止明明销售了却谎称无偿赠送,从而少缴增值税。

热门文章
1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相关79个办税问答(上)
2
出口退税热点问题解答
3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相关55个办税问答【上】
4
对构建“税费皆重”格局的思考
5
货物贸易外汇业务政策问答(一)
6
数字经济税收“双支柱”问答:支柱二GloBE规则十五问
7
财产和行为税合并申报——环保税申报事项与问题解答
8
2022年第四季度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关注这些新变化
热门视频 更多
热门文章
1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相关79个办税问答(上)
2
出口退税热点问题解答
3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相关55个办税问答【上】
年终关账这些雷区千万别踩!“其他应收款”余额过大?
亿企赢
“其他应收款”不是企业的“避税天堂”,处理不当反而容易成为税务稽查的“突破口”。规范会计核算、加强内部控制、定期清理款项,是规避相关税务风险的根本之道。
 

  平时的账务处理中,“其他应收款”就像个“大杂烩”,许多性质不明确的经济业务都可能被塞进去。但如果其余额过大、长期挂账或出现异常,容易引发税务预警和稽查,主要有以下税务风险点。

  1.股东或关联方借款长期挂账

  风险:纳税年度终了后,股东(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除外)从企业的借款既未归还也未用于生产经营,未归还的借款可能被视为股利分配,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计征20%的个人所得税。

  案例:某公司股东借款500万元,3年未归还且未用于经营,税务稽查时被认定为分红,需补缴个税100万元。

  2.向个人提供借款的税务问题

  增值税风险:企业作为出借方,无偿为个人(包括股东或员工)提供借款,可能被视同销售服务,需要按照“贷款服务”缴纳增值税。

  个人所得税风险:企业作为借入方,向个人支付借款利息时,需为对方代扣代缴20%的个人所得税。若员工作为借入方,借款长期未核销且无法证明用于经营,可能被视同“工资薪金”缴纳个税。

  3.隐匿收入或虚列费用

  风险:这是个危险的行为。企业可能将销售收入、投资收益等隐藏在“其他应收款”贷方,后续再找票冲抵或虚假平账,以达到少缴税款的目的。也可能将无法税前扣除的费用以“借款”名义挂账,隐瞒支出。

  后果:一旦被查实,将被认定为偷逃税,面临追缴税款、滞纳金(每日万分之五),以及50%至5倍的罚款,甚至可能追究刑事责任。

  4.关联方交易定价不合理

  风险:关联企业间资金无偿拆借,或交易定价明显偏离市场公允价,税务机关有权进行纳税调整。无偿拆借可能被要求按合理利率核定利息收入,补缴企业所得税。

  5.其他异常情况

  余额为负数或红字:这通常不合常理,可能意味着账务处理错误,或存在隐藏收入、费用的风险。

  长期挂账(如超3年):可能被怀疑虚开发票、虚构交易挂账,以套取资金或虚增成本。

  以下是这些主要风险的概览:

1.png

  税务如何发现这些问题

  税务部门,特别是“金税四期”系统,系统会自动监控企业各类财务指标,当发现“其他应收款”余额过大、与经营规模不匹配,或出现文中提到的各种异常情况时,便会触发风险预警机制。

  如何规避这些风险

  规避风险的关键在于规范管理和定期清理。

  1.定期清理,及时核销:

  对超过3个月的借支、押金等款项,及时催讨或核销,避免长期挂账。

  2.规范借款流程:

  向股东、关联方或个人借款时,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借款用途、期限和利息(若有)。

  严格限制借款期限,尤其对股东借款,尽量避免跨年度。

  确保借款用于企业真实经营,并保留相关证据(如合同、发票)。

  3.关联交易合规化:

  与关联方的资金往来应遵循独立交易原则,按合理利率收取利息,并留存相关证明材料。

  4.如实入账,杜绝违规:

  收入如实入账,费用凭合法凭证扣除,绝不通过“其他应收款”转移资金、隐匿收入或虚列费用。

  5.完善内部凭证管理:

  保留所有与“其他应收款”相关的合同、协议、付款凭证、审批记录等,形成完整证据链,以备税务检查。

  总结:

  “其他应收款”不是企业的“避税天堂”,处理不当反而容易成为税务稽查的“突破口”。规范会计核算、加强内部控制、定期清理款项,是规避相关税务风险的根本之道。


税率查询.png

热门推荐
执行新准则,“营业外收入”核算范围变了
根据现行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说明:(利润表)“营业外收入”行项目,反映企业发生的除营业利润以外的收益,主要包括与企业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盘盈利得、捐赠利得(企业接受股东或股东的子公司直接或间接的捐赠,经济实质属于股东对企业的资本性投入的除外)等。该项目应根…
“投资收益”归集口径,税会有差异
笔者在实务中发现,一些跨行业企业在适用政策过程中,容易弄错投资收益的计算口径,从而引发一系列税务风险。相关企业对此应高度关注。
一张假发票引发的合规思考
大连五佳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佳国际)曾因一张意外流入的假发票而受到税务部门处罚,在相关记录被公开后,公司业务一度受到不小的影响。
提升商品混凝土行业税收风险防控精准度
商品混凝土行业是建筑业的重要配套领域,其生产经营具有原材料购进渠道多、销售周期短、资金流动快等特点,一些企业存在隐匿收入、虚增成本、申报滞后等问题。国家税务总局阜康市税务局结合商品混凝土行业特点,采取数据共享、构建指标模型、分类辅导培训等举措,推动行业…
“买单出口”10月会倒查!现在如何“亡羊补牢”?
国税总局2025年15号、17号公告构筑的“穿透式监管”体系即将在10月1日正式生效。新规不仅彻底封堵了“买单出口”的灰色操作空间,更将对2025年1-9月期间已发生的买单出口业务进行追溯核查。
增值税法视同应税交易条款的立法逻辑与实践解析
设定视同应税交易条款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多收税,而是为了维持增值税链条的连续性,这就像是一场接力赛,每一棒都要稳稳地传递下去。此外,设定视同应税交易条款的另一个目的 ,也有“反避税”的含义在里面,防止明明销售了却谎称无偿赠送,从而少缴增值税。
© 2002-2021 Taxrefund.com.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