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骗税动态
分享
蛛丝“码”迹寻线索,隐匿收入露马脚
来源:中国税务报 作者:郭勇

申报数据和有关线索显示,涉案企业在收入申报方面确有疑点,但检查人员在账簿和资金两个方向的调查却无功而返。案件调查该从何处入手?检查人员的目光最终停留在企业的营运方式上……

  申报数据和有关线索显示,涉案企业在收入申报方面确有疑点,但检查人员在账簿和资金两个方向的调查却无功而返。案件调查该从何处入手?检查人员的目光最终停留在企业的营运方式上……

  近期,国家税务总局淄博市税务局稽查局查处一起机动车检测企业隐匿收入逃避缴纳税款案件。检查人员经核查确认,涉案企业采用未向税务机关报备的对公账户收取业务收入、虚假申报的方式,共隐匿业务收入2964万元未依法申报纳税。针对企业存在的违法事实,淄博市税务局稽查局依法将企业行为定性为偷税,作出补缴税费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的处理决定。目前,案件已执行完毕,相关税费已征缴入库。

  数据“对碰”,企业收入现疑点

  2025年3月,淄博市税务局稽查局收到一封涉税违法举报信件。举报人在信中称,当地一家名为Z检测公司的机动车检测企业存在隐匿营运收入、偷逃税款行为,举报信中还提供了部分佐证举报信息的证明材料。

  检查人员于是从征管软件等渠道调取了Z检测公司的基础信息、财务报表、纳税申报数据等涉税资料,对企业的情况进行了初步核查分析。

  Z检测公司是当地规模较大的一家机动车检测企业,主要从事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尾气排放检测等业务,企业客户主要为个人小客车车主和当地有运营车辆的企业等。该企业为小规模纳税人,法定代表人为王某。

  从申报信息看,该企业近3年的营业收入均为400多万元,并呈现出稳步上升状态。这与近几年来当地机动车保有量逐年增长的态势相符。但检查人员发现,近3年该企业的利润为4万多元,并未与营业收入同幅度增长。2023年其营业收入为462.43万元,甚至企业还亏损了6万多元。此外,该企业的所得税税负率仅为0.55%,远低于其所在行业的平均税负率水平。

  检查人员认为,从Z检测公司的涉税数据看,该企业在收入申报和企业所得税缴纳方面的确存在疑点。

  审慎起见,在分析企业涉税数据的同时,检查人员决定对该企业的运营状况进行针对性外围核查。他们了解到,机动车检测业务具有一定行业特点,企业提供的车辆检测服务主要分为两项内容:一是安全性能检测,二是环保排放检测。车辆年检时,排放检测一般与安全性能检测同时进行。车辆完成检测后,检测企业会通过网络将安全技术检测数据实时上传至当地交通管理部门,并将排放检测数据实时上传至环境保护部门。

  于是,检查人员前往当地交通管理部门,依法调取了Z检测公司名下所有检测站点的备案信息、近3年来检验车辆的检测记录明细数据等信息资料。

  交管部门提供的信息显示,Z检测公司共下辖8个检测站点。2022年—2024年期间,企业共计完成了22.58万辆机动车的安全检测工作,其中小型汽车数量占比为92%。检查人员了解到,当地车辆检测服务的收费为150元—200多元不等,如果按照150元的价格估算,该企业近3年的营业收入应为3300多万元,这个数据与该企业近3年申报的销售收入差额高达2000多万元。

  综合各类初查信息,检查人员认为,Z检测公司具有隐匿收入逃避纳税重大嫌疑。于是,淄博市税务局稽查局决定立即成立检查组对该企业立案检查。

  查账本核资金,收获寥寥遇瓶颈

  检查组决定首先对Z检测公司开展入户核查,实地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同时依法调取查看企业近3年的会计账簿、凭证等经营资料,进一步寻找线索证据,核实企业是否存在隐匿收入违法行为。

  到达Z检测公司办公地址后,检查组顺利从企业财务部门调取了近3年的会计账簿、凭证等核算资料。但检查人员查阅后发现,企业账簿资料中记载的经营信息与其申报数据基本相符,并无明显异常。

  当检查人员结合交通管理部门提取的企业检测数据和车辆检测行情价格,询问企业人员为何收入申报偏低时,该企业法定代表人王某表示,目前机动车检测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各家企业为了争取客户,需要经常搞团购促销,车辆检测服务价格因此压得很低,有时检测一辆车企业收费只有30元—40元。为了拉客户,企业有时还要给一些专业代办车检业务的中介人员支付业务介绍费和带客费。由于服务价格较低,企业处于薄利运营状态,甚至有时还会出现亏损,这也是2023年企业申报亏损的原因。王某称,企业一直是按规定申报纳税,不存在收入未申报情况。

  现场核查收获寥寥。检查组分析案情后,决定对企业资金流水实施核查,寻找线索。Z检测公司在税务机关备案了两个对公银行账户。检查人员调取这两个账户的流水信息分析后发现,检查期内账户汇入的资金收入情况与该企业申报的收入金额基本一致。

  企业账户没有问题,该企业人员的个人银行账户有没有线索?于是,检查人员依法调取核查了该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某、财务负责人张某等人员的个人银行账户流水信息,但他们在这些个人账户中,检查期内也未发现有大额资金流入、流出的异常情况。

  难道真如企业人员所说,企业收入申报不存在问题?

  随后,检查人员通过一些线上平台,对机动车检测团购优惠的情况进行了解,发现线上团购的检测优惠价格普遍为100元以上,只有少数位置偏僻的小公司的团购优惠价格较低,但也接近100元,并不存在企业负责人王某所称的检测优惠价格低至30元—40元的情况。

  蹲点突击,发现结算秘密

  调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迹象和有关线索均显示,涉案企业在收入申报方面存在疑点,但下一步如何打开案件调查突破口?检查组召开了案件研讨会。

  检查人员讨论分析案情和企业经营特点后认为,机动车检测站点是车辆检测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主要场所,所有检测业务均需在站点内完成,并且检测过程、收款行为均会留下记录。如果企业真的存在隐匿收入行为,必然会有收取和隐匿收入的渠道与方式。

  那么,通过到企业车辆检测站点进行蹲点核查,了解企业进行车辆检测服务时收款方式、收费金额等,也许会在企业收费方式和隐匿收入方面找到一些线索和证据。

  于是,检查人员选取Z检测公司在当地的一个检测站点,兵分两路对该站点进行蹲点调查。一组人员在检测站外围对前来检测车辆的客户进行核查,收集被检车辆消费者的付款数据,并核实确认检测价格。另一组人员负责在检测站内观察车辆检测流程、了解工作人员的收款方式,核实企业使用的收款渠道。

  经过半天时间蹲点,检查组终于获得了一些有价值信息。检查人员收集了10名车主的检测费支付信息,这些车主支付的车辆检测费用为150元—200元不等,均采取手机扫码支付,收款方显示名称均为Z检测公司,并无其他收款单位和个人。此外,检查人员发现,检测站点收费处摆放了5家不同银行的收款二维码。

  检查组对该检测站点进行了突击检查,采集了5个收款码信息,并从检测站点内电脑软件系统中导出了近3年的车辆检测明细数据。检查人员对站点采集的收款码的关联账户进行追踪后,发现其中2个收款码的关联账户为Z检测公司在税务机关备案的银行账户,而另外3个收款码关联的企业银行账户却并未在税务机关备案。

  案件调查终于有了突破。

  随后,检查人员依法调取该企业未作备案的3个银行对公账户的资金流水信息进行了核查。他们发现,检查期内3个银行账户曾汇入过大量资金,这些资金呈现出单笔金额不大、笔数繁多等特点,多数金额均为150元—200多元,其中有一些备注信息还写有检测费字样。经统计,这些疑似检测费用的汇款总额有近3000万元。

  检查人员将突击核查时调取的检测站近3年的机动车车辆检测信息,与同期3个银行账户中的汇款信息进行针对性比对分析,发现站点车辆检测数据与账户中的部分汇款信息在时间上高度重合。综合各方线索证据,检查人员确认,Z检测公司3个未备案对公账户检查期内收到的大量的小额度资金,均为企业收取的车辆检测费,合计金额达2964万元,而这些收入该企业均未依法申报纳税。

  调查取证工作结束后,检查组再次约谈了Z检测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某。面对翔实充分的各项证据,王某无法自圆其说,最终承认了企业通过未备案的对公账户收取车辆检测费、虚假申报,隐匿收入2964万元未依法申报纳税的违法事实。淄博市税务局稽查局依法将企业行为定性为偷税,作出补缴税费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的处理决定。

  税案评析

紧盯未备案账户,封堵隐匿收入违法空间

作者:国家税务总局淄博市税务局副局长 穆国庆

  本案是一起较为典型的机动车检测企业隐匿收入逃税案件。涉案企业使用未向税务机关报备的银行账户收取并隐匿部分营业收入,采取账目做假、虚假申报方式逃避缴纳税款。本案的顺利查办为税务机关加强机动车检测行业税收监管提供了参考。

  加强企业未备案账户管理,扩展收入渠道监管视角。本案中,涉案企业利用未在税务机关备案的银行账户收取、隐匿大量“扫码”业务收入逃避纳税。为加强机动车检测行业税收监管、有效防止类似违法情况发生,税务机关在日常管理中,除应加强机动车检测企业对公账户审核、备案等工作外,还应着重了解、掌握企业日常运营中“扫码”收费的渠道和方式,并将其纳入监管范围。主管税务部门可完善企业账户备案管理制度,要求企业将“扫码”收费的关联银行账户全部向税务机关申报备案。同时,税务机关可加强与银行等部门协作和信息联动,及时掌握企业银行账户开户、信息变更等动态,通过税收共治,消除管理盲点,进一步增强监管能力。

  构建行业税收预警模型,提高风险识别精准度。结合机动车检测行业“业务数据可追溯,收费标准相对透明”的经营特点,税务机关可考虑建立完善行业税收风险分析模型,在其中设置企业所得税税负率、成本利润率、收入差异率和检测数量价格偏离度等预警指标。日常工作中,税务人员可综合交管、行业协会等部门获取的企业检测数量和行业收费均价等信息,使用风险模型定期对企业申报数据进行风险分析,如发现存在税负率和成本利润率异常、检测车辆数据偏离度较大等情况,迅速采取约谈、评估和风险核查等征管措施,以及时查处企业违法行为,防止税款流失。


税率查询.png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文章及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相关推荐

  • 虚构业务“配票”,多名参与者获刑

    韩某国等人通过所控制的多家公司或介绍他人公司,虚构木材收购等业务,大肆向出口企业和建筑施工公司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非法牟利,损害国家税收利益,最终被依法判处刑罚。

  • 贿赂税务审计官 “保护伞”下长期逃税被查

    沙滩旅行、豪华酒店、高端餐饮,这些不是富豪客户的消费记录,而是美国一家上市公司贿赂税务审计官的手段。

  • 法国多家银行陷股息逃税风波

    近日,法国农业信贷银行就其参与了一起利用“Cum Cum”交易方式的股息逃税案,与法国国家金融检察院达成协议,同意以支付8825万欧元罚金换取检方终止对其进行刑事诉讼。

  • 追踪网售线索 揭开企业账外秘密

    账簿核查无收获、企业和相关负责人银行账户核查未见异常,案件调查工作进展受阻。下一步怎么办?检查人员再次分析了企业的申报数据。这时,几组进项数据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 税务部门曝光3起利用农产品增值税优惠政策虚开发票偷税骗税案件

    10月15日,贵州、辽宁、吉林税务部门曝光3起利用农产品增值税优惠政策虚开发票偷税骗税案件。

  • 瞒报账户逃税 死亡后仍被追罚

    美国政治家本杰明富兰克林曾说,人的一生只有死亡与纳税无法避免。而美国最近的一个案例显示,即便死亡也可能无法免除纳税义务。

热门文章
1
骗取出口退税罪典型案例及解析
2
落实常态化打击虚开骗税大家谈
3
商贸公司低值高报 出口廉价服装骗税两百余万
4
六部门解读联合打击虚开骗税新行动
5
购进黄金卖出铜? 税警揭开惊人骗局
6
陕西警税协作告破虚开发票案
7
千里寻“貂”揭骗局
8
打击骗取留抵退税 各地强力行动
热门视频 更多
热门文章
1
骗取出口退税罪典型案例及解析
2
落实常态化打击虚开骗税大家谈
3
商贸公司低值高报 出口廉价服装骗税两百余万
蛛丝“码”迹寻线索,隐匿收入露马脚
中国税务报
申报数据和有关线索显示,涉案企业在收入申报方面确有疑点,但检查人员在账簿和资金两个方向的调查却无功而返。案件调查该从何处入手?检查人员的目光最终停留在企业的营运方式上……
 

  申报数据和有关线索显示,涉案企业在收入申报方面确有疑点,但检查人员在账簿和资金两个方向的调查却无功而返。案件调查该从何处入手?检查人员的目光最终停留在企业的营运方式上……

  近期,国家税务总局淄博市税务局稽查局查处一起机动车检测企业隐匿收入逃避缴纳税款案件。检查人员经核查确认,涉案企业采用未向税务机关报备的对公账户收取业务收入、虚假申报的方式,共隐匿业务收入2964万元未依法申报纳税。针对企业存在的违法事实,淄博市税务局稽查局依法将企业行为定性为偷税,作出补缴税费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的处理决定。目前,案件已执行完毕,相关税费已征缴入库。

  数据“对碰”,企业收入现疑点

  2025年3月,淄博市税务局稽查局收到一封涉税违法举报信件。举报人在信中称,当地一家名为Z检测公司的机动车检测企业存在隐匿营运收入、偷逃税款行为,举报信中还提供了部分佐证举报信息的证明材料。

  检查人员于是从征管软件等渠道调取了Z检测公司的基础信息、财务报表、纳税申报数据等涉税资料,对企业的情况进行了初步核查分析。

  Z检测公司是当地规模较大的一家机动车检测企业,主要从事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尾气排放检测等业务,企业客户主要为个人小客车车主和当地有运营车辆的企业等。该企业为小规模纳税人,法定代表人为王某。

  从申报信息看,该企业近3年的营业收入均为400多万元,并呈现出稳步上升状态。这与近几年来当地机动车保有量逐年增长的态势相符。但检查人员发现,近3年该企业的利润为4万多元,并未与营业收入同幅度增长。2023年其营业收入为462.43万元,甚至企业还亏损了6万多元。此外,该企业的所得税税负率仅为0.55%,远低于其所在行业的平均税负率水平。

  检查人员认为,从Z检测公司的涉税数据看,该企业在收入申报和企业所得税缴纳方面的确存在疑点。

  审慎起见,在分析企业涉税数据的同时,检查人员决定对该企业的运营状况进行针对性外围核查。他们了解到,机动车检测业务具有一定行业特点,企业提供的车辆检测服务主要分为两项内容:一是安全性能检测,二是环保排放检测。车辆年检时,排放检测一般与安全性能检测同时进行。车辆完成检测后,检测企业会通过网络将安全技术检测数据实时上传至当地交通管理部门,并将排放检测数据实时上传至环境保护部门。

  于是,检查人员前往当地交通管理部门,依法调取了Z检测公司名下所有检测站点的备案信息、近3年来检验车辆的检测记录明细数据等信息资料。

  交管部门提供的信息显示,Z检测公司共下辖8个检测站点。2022年—2024年期间,企业共计完成了22.58万辆机动车的安全检测工作,其中小型汽车数量占比为92%。检查人员了解到,当地车辆检测服务的收费为150元—200多元不等,如果按照150元的价格估算,该企业近3年的营业收入应为3300多万元,这个数据与该企业近3年申报的销售收入差额高达2000多万元。

  综合各类初查信息,检查人员认为,Z检测公司具有隐匿收入逃避纳税重大嫌疑。于是,淄博市税务局稽查局决定立即成立检查组对该企业立案检查。

  查账本核资金,收获寥寥遇瓶颈

  检查组决定首先对Z检测公司开展入户核查,实地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同时依法调取查看企业近3年的会计账簿、凭证等经营资料,进一步寻找线索证据,核实企业是否存在隐匿收入违法行为。

  到达Z检测公司办公地址后,检查组顺利从企业财务部门调取了近3年的会计账簿、凭证等核算资料。但检查人员查阅后发现,企业账簿资料中记载的经营信息与其申报数据基本相符,并无明显异常。

  当检查人员结合交通管理部门提取的企业检测数据和车辆检测行情价格,询问企业人员为何收入申报偏低时,该企业法定代表人王某表示,目前机动车检测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各家企业为了争取客户,需要经常搞团购促销,车辆检测服务价格因此压得很低,有时检测一辆车企业收费只有30元—40元。为了拉客户,企业有时还要给一些专业代办车检业务的中介人员支付业务介绍费和带客费。由于服务价格较低,企业处于薄利运营状态,甚至有时还会出现亏损,这也是2023年企业申报亏损的原因。王某称,企业一直是按规定申报纳税,不存在收入未申报情况。

  现场核查收获寥寥。检查组分析案情后,决定对企业资金流水实施核查,寻找线索。Z检测公司在税务机关备案了两个对公银行账户。检查人员调取这两个账户的流水信息分析后发现,检查期内账户汇入的资金收入情况与该企业申报的收入金额基本一致。

  企业账户没有问题,该企业人员的个人银行账户有没有线索?于是,检查人员依法调取核查了该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某、财务负责人张某等人员的个人银行账户流水信息,但他们在这些个人账户中,检查期内也未发现有大额资金流入、流出的异常情况。

  难道真如企业人员所说,企业收入申报不存在问题?

  随后,检查人员通过一些线上平台,对机动车检测团购优惠的情况进行了解,发现线上团购的检测优惠价格普遍为100元以上,只有少数位置偏僻的小公司的团购优惠价格较低,但也接近100元,并不存在企业负责人王某所称的检测优惠价格低至30元—40元的情况。

  蹲点突击,发现结算秘密

  调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迹象和有关线索均显示,涉案企业在收入申报方面存在疑点,但下一步如何打开案件调查突破口?检查组召开了案件研讨会。

  检查人员讨论分析案情和企业经营特点后认为,机动车检测站点是车辆检测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主要场所,所有检测业务均需在站点内完成,并且检测过程、收款行为均会留下记录。如果企业真的存在隐匿收入行为,必然会有收取和隐匿收入的渠道与方式。

  那么,通过到企业车辆检测站点进行蹲点核查,了解企业进行车辆检测服务时收款方式、收费金额等,也许会在企业收费方式和隐匿收入方面找到一些线索和证据。

  于是,检查人员选取Z检测公司在当地的一个检测站点,兵分两路对该站点进行蹲点调查。一组人员在检测站外围对前来检测车辆的客户进行核查,收集被检车辆消费者的付款数据,并核实确认检测价格。另一组人员负责在检测站内观察车辆检测流程、了解工作人员的收款方式,核实企业使用的收款渠道。

  经过半天时间蹲点,检查组终于获得了一些有价值信息。检查人员收集了10名车主的检测费支付信息,这些车主支付的车辆检测费用为150元—200元不等,均采取手机扫码支付,收款方显示名称均为Z检测公司,并无其他收款单位和个人。此外,检查人员发现,检测站点收费处摆放了5家不同银行的收款二维码。

  检查组对该检测站点进行了突击检查,采集了5个收款码信息,并从检测站点内电脑软件系统中导出了近3年的车辆检测明细数据。检查人员对站点采集的收款码的关联账户进行追踪后,发现其中2个收款码的关联账户为Z检测公司在税务机关备案的银行账户,而另外3个收款码关联的企业银行账户却并未在税务机关备案。

  案件调查终于有了突破。

  随后,检查人员依法调取该企业未作备案的3个银行对公账户的资金流水信息进行了核查。他们发现,检查期内3个银行账户曾汇入过大量资金,这些资金呈现出单笔金额不大、笔数繁多等特点,多数金额均为150元—200多元,其中有一些备注信息还写有检测费字样。经统计,这些疑似检测费用的汇款总额有近3000万元。

  检查人员将突击核查时调取的检测站近3年的机动车车辆检测信息,与同期3个银行账户中的汇款信息进行针对性比对分析,发现站点车辆检测数据与账户中的部分汇款信息在时间上高度重合。综合各方线索证据,检查人员确认,Z检测公司3个未备案对公账户检查期内收到的大量的小额度资金,均为企业收取的车辆检测费,合计金额达2964万元,而这些收入该企业均未依法申报纳税。

  调查取证工作结束后,检查组再次约谈了Z检测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某。面对翔实充分的各项证据,王某无法自圆其说,最终承认了企业通过未备案的对公账户收取车辆检测费、虚假申报,隐匿收入2964万元未依法申报纳税的违法事实。淄博市税务局稽查局依法将企业行为定性为偷税,作出补缴税费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的处理决定。

  税案评析

紧盯未备案账户,封堵隐匿收入违法空间

作者:国家税务总局淄博市税务局副局长 穆国庆

  本案是一起较为典型的机动车检测企业隐匿收入逃税案件。涉案企业使用未向税务机关报备的银行账户收取并隐匿部分营业收入,采取账目做假、虚假申报方式逃避缴纳税款。本案的顺利查办为税务机关加强机动车检测行业税收监管提供了参考。

  加强企业未备案账户管理,扩展收入渠道监管视角。本案中,涉案企业利用未在税务机关备案的银行账户收取、隐匿大量“扫码”业务收入逃避纳税。为加强机动车检测行业税收监管、有效防止类似违法情况发生,税务机关在日常管理中,除应加强机动车检测企业对公账户审核、备案等工作外,还应着重了解、掌握企业日常运营中“扫码”收费的渠道和方式,并将其纳入监管范围。主管税务部门可完善企业账户备案管理制度,要求企业将“扫码”收费的关联银行账户全部向税务机关申报备案。同时,税务机关可加强与银行等部门协作和信息联动,及时掌握企业银行账户开户、信息变更等动态,通过税收共治,消除管理盲点,进一步增强监管能力。

  构建行业税收预警模型,提高风险识别精准度。结合机动车检测行业“业务数据可追溯,收费标准相对透明”的经营特点,税务机关可考虑建立完善行业税收风险分析模型,在其中设置企业所得税税负率、成本利润率、收入差异率和检测数量价格偏离度等预警指标。日常工作中,税务人员可综合交管、行业协会等部门获取的企业检测数量和行业收费均价等信息,使用风险模型定期对企业申报数据进行风险分析,如发现存在税负率和成本利润率异常、检测车辆数据偏离度较大等情况,迅速采取约谈、评估和风险核查等征管措施,以及时查处企业违法行为,防止税款流失。


税率查询.png

热门推荐
虚构业务“配票”,多名参与者获刑
韩某国等人通过所控制的多家公司或介绍他人公司,虚构木材收购等业务,大肆向出口企业和建筑施工公司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非法牟利,损害国家税收利益,最终被依法判处刑罚。
贿赂税务审计官 “保护伞”下长期逃税被查
沙滩旅行、豪华酒店、高端餐饮,这些不是富豪客户的消费记录,而是美国一家上市公司贿赂税务审计官的手段。
法国多家银行陷股息逃税风波
近日,法国农业信贷银行就其参与了一起利用“Cum Cum”交易方式的股息逃税案,与法国国家金融检察院达成协议,同意以支付8825万欧元罚金换取检方终止对其进行刑事诉讼。
追踪网售线索 揭开企业账外秘密
账簿核查无收获、企业和相关负责人银行账户核查未见异常,案件调查工作进展受阻。下一步怎么办?检查人员再次分析了企业的申报数据。这时,几组进项数据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税务部门曝光3起利用农产品增值税优惠政策虚开发票偷税骗税案件
10月15日,贵州、辽宁、吉林税务部门曝光3起利用农产品增值税优惠政策虚开发票偷税骗税案件。
瞒报账户逃税 死亡后仍被追罚
美国政治家本杰明富兰克林曾说,人的一生只有死亡与纳税无法避免。而美国最近的一个案例显示,即便死亡也可能无法免除纳税义务。
© 2002-2021 Taxrefund.com.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