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骗税动态
分享
在英国,朋友圈炫富或触发税务调查
来源:中国税务报 作者:钱博涵 何振华 杨湘平

最近,英国伦敦的时尚博主艾米丽有点烦。她不明白,自己在社交平台晒出的豪华度假照片,为何会被英国皇家税务海关总署新启用的人工智能系统识别为“可疑信号”,并提示其生活方式与申报收入不符,这让她感到困惑与不安。

  最近,英国伦敦的时尚博主艾米丽有点烦。她不明白,自己在社交平台晒出的豪华度假照片,为何会被英国皇家税务海关总署新启用的人工智能系统识别为“可疑信号”,并提示其生活方式与申报收入不符,这让她感到困惑与不安。

  今年夏季,英国皇家税务海关总署正式启用了一套人工智能监控系统。该系统能通过分析纳税人在社交媒体上晒出的豪华酒店、豪车等内容,与其申报信息进行比对,一旦发现“生活方式明显超出收入水平”的情况,就会自动标记为可疑对象,并将线索移交人工核查。不过,英国皇家税务海关总署发言人强调,该系统用于筛查“可疑信号”,经人工审核后,才可能开展刑事调查,且配备了严格的隐私保护措施。

  社交平台被监控引发争议

  在伦敦金融城工作的基金经理大卫,最近删除了自己在社交媒体发布的所有展示收藏腕表的帖子。“得知税务部门可能会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扫描我的社交账号后,我感觉仿佛被安装了一个无形的数字监视器。”他的担忧代表了许多英国高收入人群的心声。

  目前,英国皇家税务海关总署的人工智能监控系统正在全天候不间断地扫描脸书等社交媒体平台上的数千万条公开内容,重点识别两类信息,即地理标记显示的海外豪华度假信息和图像识别出的奢侈品消费信息。例如,当系统发现某纳税人频繁展示阿斯顿马丁跑车却只申报了3万英镑(1英镑约合9.64元人民币)年收入时,就会被识别为可疑对象。

  据了解,这套系统在正式启用之前,人工智能技术已经与英国皇家税务海关总署原有的风险识别系统协同工作,在刑事税务调查中发挥作用。在2024年的一桩案件中,英国一名申报低收入却在社交平台炫耀赛马、私人飞机旅行的纳税人,被人工智能标记后,经调查确认逃税230万英镑,最终获刑2年。

  “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整合信息,但算法有可能出错。”英国一家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克里斯·埃瑟灵顿说起了他最近经历的一起“乌龙案”:一位客户的社交账号被盗用者发布了虚假奢侈品照片,遭人工智能监控系统误识别为可疑对象,尽管最终经人工审核调查撤销,但当事人耗费了数月准备举证材料。

  要求公开使用细节遭拒绝

  当人工智能监控社交媒体引发公众不安时,另一场关于人工智能使用透明度的官司也在英国税务法庭打响。

  今年8月,英国初级税务法庭法官亚历山德拉·马克斯作出判决,要求英国皇家税务海关总署在9月18日前,披露其在企业所得税研发税收抵免审批中是否使用人工智能。

  该案起源于税务顾问汤姆·埃尔斯伯里2023年的一个发现。他在处理多家企业研发抵免申请时,注意到英国皇家税务海关总署的拒绝文书措辞极其相似,怀疑是使用人工智能批量生成的,随即依据《信息自由法》要求英国皇家税务海关总署公开人工智能使用细节,却遭到拒绝。

  英国皇家税务海关总署一开始辩称,披露信息会“帮助欺诈分子规避审查”,但在埃尔斯伯里坚持上诉后,税务法庭最终裁定:公众对人工智能参与税务工作的知情权高于潜在风险。

  马克斯法官认为埃尔斯伯里的论点“极具说服力”,并指出关键矛盾:税务部门要求企业提交详尽的研发资料,却对自己的审批技术讳莫如深。

  埃尔斯伯里还指出,倘若税务工作人员采用类似ChatGPT的公共人工智能工具来处理税收业务,一些企业的创新机密有可能会不慎经由算法途径外泄。

  政务人工智能需考虑潜在风险

  今年5月,英国皇家税务海关总署更新了一份隐私声明,新增了“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专章,并明确:“在人工智能的使用可能影响结果时,确保结果可解释,并且有人工参与。”而此前的版本规定的则是,“结果不能以人工智能替代人工判断”。税务律师吉尔斯·萨尔蒙对此表示:“这一调整看似微小,实则给人工智能作税务决策留出了空间。”

  在英国议会财政委员会最近的一次听证会上,工党议员梅格·希利尔引用了一个令人深思的数据:在人工智能监控系统试运行的3个月内,伦敦地区中产阶级纳税人被调查比例显著上升37%,说明人工智能监控系统的调查重点向中产阶级方向倾斜。

  面对英国公众对人工智能的担忧,英国皇家税务海关总署数字化改革负责人萨拉·惠特克在听证会上辩称:“2023—2024财年,英国有468亿英镑的税款应征而未能征到,是人工智能帮我们追回了70亿英镑税款。”她展示的内部评估数据显示,用人工智能工具识别可疑案件的效率比人工要高20%—30%。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一份报告,全球44个主要税收管辖区中,已有70%的管辖区税务部门部署了人工智能系统。此外,2024年5月3日,经合组织第十五届部长级会议正式通过修订后的《人工智能原则》,强调了人工智能在治理和政策制定方面的机遇与风险。英国这场关于算法在税务领域的使用边界的争论,反映出该国公众对人工智能潜在风险的担忧。

  英国技术伦理专家大卫·莱特评论道:“英国需要‘算法审计’制度。就像上市公司财务要经会计师审计,政府的人工智能系统应有独立技术委员会验证其公平性。”他的提议获得英国数据保护与信息权利监管机构——信息专员办公室的支持,该机构已着手制定公共部门人工智能使用章程。今年9月,英国议会将审议《人工智能监管法案》,该法案如顺利出台,或能为英国皇家税务海关总署使用人工智能监控系统查税指明合法路径。


税率查询.png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文章及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相关推荐

  • 注销登记心存侥幸企图逃税 隐匿出口应征税收入最终被查

    近期,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第五稽查局依法查处上海悟瀚进出口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悟瀚”)隐匿收入“逃逸式”注销偷逃税款案件。

  • 注销公司“掩盖”偷税终现形

    近期,国家税务总局临沂市税务局稽查局依法查处了莒南县宇飞食品有限公司偷税案件。

  • 企业“注销”绝非逃避纳税义务的“护身符”

    9月5日,税务部门集中曝光了2起“逃逸式”注销偷税案件,这也是税务部门首次对此种类型案件进行集中披露,由此警示无论如何精心“包装”,税收违法行为终将被依法查处,妄图借助注销逃避履行纳税义务,注定难以得逞。

  • 税务部门公布2起“逃逸式”注销偷税案件

    近年来,税务部门认真落实国务院“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有关要求,协同相关部门推出系列企业注销便利化举措,畅通经营主体退出渠道,提高经营主体活跃度。

  • 隐藏在国际货代行业下的虚开“链条”

    国家税务总局天津市税务局第一稽查局依法查处以天津阿尔伯特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为首的虚开增值税发票团伙案件。

  • 高买低卖做“公益” 豪车“卡线”实偷税

    国家税务总局天津市税务局第三稽查局依法查处一起偷逃超豪华小汽车零售环节消费税案件。

热门文章
1
骗取出口退税罪典型案例及解析
2
落实常态化打击虚开骗税大家谈
3
商贸公司低值高报 出口廉价服装骗税两百余万
4
六部门解读联合打击虚开骗税新行动
5
陕西警税协作告破虚开发票案
6
千里寻“貂”揭骗局
7
购进黄金卖出铜? 税警揭开惊人骗局
8
一起虚开发票人实名举报的税案
热门视频 更多
热门文章
1
骗取出口退税罪典型案例及解析
2
落实常态化打击虚开骗税大家谈
3
商贸公司低值高报 出口廉价服装骗税两百余万
在英国,朋友圈炫富或触发税务调查
中国税务报
最近,英国伦敦的时尚博主艾米丽有点烦。她不明白,自己在社交平台晒出的豪华度假照片,为何会被英国皇家税务海关总署新启用的人工智能系统识别为“可疑信号”,并提示其生活方式与申报收入不符,这让她感到困惑与不安。
 

  最近,英国伦敦的时尚博主艾米丽有点烦。她不明白,自己在社交平台晒出的豪华度假照片,为何会被英国皇家税务海关总署新启用的人工智能系统识别为“可疑信号”,并提示其生活方式与申报收入不符,这让她感到困惑与不安。

  今年夏季,英国皇家税务海关总署正式启用了一套人工智能监控系统。该系统能通过分析纳税人在社交媒体上晒出的豪华酒店、豪车等内容,与其申报信息进行比对,一旦发现“生活方式明显超出收入水平”的情况,就会自动标记为可疑对象,并将线索移交人工核查。不过,英国皇家税务海关总署发言人强调,该系统用于筛查“可疑信号”,经人工审核后,才可能开展刑事调查,且配备了严格的隐私保护措施。

  社交平台被监控引发争议

  在伦敦金融城工作的基金经理大卫,最近删除了自己在社交媒体发布的所有展示收藏腕表的帖子。“得知税务部门可能会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扫描我的社交账号后,我感觉仿佛被安装了一个无形的数字监视器。”他的担忧代表了许多英国高收入人群的心声。

  目前,英国皇家税务海关总署的人工智能监控系统正在全天候不间断地扫描脸书等社交媒体平台上的数千万条公开内容,重点识别两类信息,即地理标记显示的海外豪华度假信息和图像识别出的奢侈品消费信息。例如,当系统发现某纳税人频繁展示阿斯顿马丁跑车却只申报了3万英镑(1英镑约合9.64元人民币)年收入时,就会被识别为可疑对象。

  据了解,这套系统在正式启用之前,人工智能技术已经与英国皇家税务海关总署原有的风险识别系统协同工作,在刑事税务调查中发挥作用。在2024年的一桩案件中,英国一名申报低收入却在社交平台炫耀赛马、私人飞机旅行的纳税人,被人工智能标记后,经调查确认逃税230万英镑,最终获刑2年。

  “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整合信息,但算法有可能出错。”英国一家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克里斯·埃瑟灵顿说起了他最近经历的一起“乌龙案”:一位客户的社交账号被盗用者发布了虚假奢侈品照片,遭人工智能监控系统误识别为可疑对象,尽管最终经人工审核调查撤销,但当事人耗费了数月准备举证材料。

  要求公开使用细节遭拒绝

  当人工智能监控社交媒体引发公众不安时,另一场关于人工智能使用透明度的官司也在英国税务法庭打响。

  今年8月,英国初级税务法庭法官亚历山德拉·马克斯作出判决,要求英国皇家税务海关总署在9月18日前,披露其在企业所得税研发税收抵免审批中是否使用人工智能。

  该案起源于税务顾问汤姆·埃尔斯伯里2023年的一个发现。他在处理多家企业研发抵免申请时,注意到英国皇家税务海关总署的拒绝文书措辞极其相似,怀疑是使用人工智能批量生成的,随即依据《信息自由法》要求英国皇家税务海关总署公开人工智能使用细节,却遭到拒绝。

  英国皇家税务海关总署一开始辩称,披露信息会“帮助欺诈分子规避审查”,但在埃尔斯伯里坚持上诉后,税务法庭最终裁定:公众对人工智能参与税务工作的知情权高于潜在风险。

  马克斯法官认为埃尔斯伯里的论点“极具说服力”,并指出关键矛盾:税务部门要求企业提交详尽的研发资料,却对自己的审批技术讳莫如深。

  埃尔斯伯里还指出,倘若税务工作人员采用类似ChatGPT的公共人工智能工具来处理税收业务,一些企业的创新机密有可能会不慎经由算法途径外泄。

  政务人工智能需考虑潜在风险

  今年5月,英国皇家税务海关总署更新了一份隐私声明,新增了“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专章,并明确:“在人工智能的使用可能影响结果时,确保结果可解释,并且有人工参与。”而此前的版本规定的则是,“结果不能以人工智能替代人工判断”。税务律师吉尔斯·萨尔蒙对此表示:“这一调整看似微小,实则给人工智能作税务决策留出了空间。”

  在英国议会财政委员会最近的一次听证会上,工党议员梅格·希利尔引用了一个令人深思的数据:在人工智能监控系统试运行的3个月内,伦敦地区中产阶级纳税人被调查比例显著上升37%,说明人工智能监控系统的调查重点向中产阶级方向倾斜。

  面对英国公众对人工智能的担忧,英国皇家税务海关总署数字化改革负责人萨拉·惠特克在听证会上辩称:“2023—2024财年,英国有468亿英镑的税款应征而未能征到,是人工智能帮我们追回了70亿英镑税款。”她展示的内部评估数据显示,用人工智能工具识别可疑案件的效率比人工要高20%—30%。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一份报告,全球44个主要税收管辖区中,已有70%的管辖区税务部门部署了人工智能系统。此外,2024年5月3日,经合组织第十五届部长级会议正式通过修订后的《人工智能原则》,强调了人工智能在治理和政策制定方面的机遇与风险。英国这场关于算法在税务领域的使用边界的争论,反映出该国公众对人工智能潜在风险的担忧。

  英国技术伦理专家大卫·莱特评论道:“英国需要‘算法审计’制度。就像上市公司财务要经会计师审计,政府的人工智能系统应有独立技术委员会验证其公平性。”他的提议获得英国数据保护与信息权利监管机构——信息专员办公室的支持,该机构已着手制定公共部门人工智能使用章程。今年9月,英国议会将审议《人工智能监管法案》,该法案如顺利出台,或能为英国皇家税务海关总署使用人工智能监控系统查税指明合法路径。


税率查询.png

热门推荐
注销登记心存侥幸企图逃税 隐匿出口应征税收入最终被查
近期,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第五稽查局依法查处上海悟瀚进出口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悟瀚”)隐匿收入“逃逸式”注销偷逃税款案件。
注销公司“掩盖”偷税终现形
近期,国家税务总局临沂市税务局稽查局依法查处了莒南县宇飞食品有限公司偷税案件。
企业“注销”绝非逃避纳税义务的“护身符”
9月5日,税务部门集中曝光了2起“逃逸式”注销偷税案件,这也是税务部门首次对此种类型案件进行集中披露,由此警示无论如何精心“包装”,税收违法行为终将被依法查处,妄图借助注销逃避履行纳税义务,注定难以得逞。
税务部门公布2起“逃逸式”注销偷税案件
近年来,税务部门认真落实国务院“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有关要求,协同相关部门推出系列企业注销便利化举措,畅通经营主体退出渠道,提高经营主体活跃度。
隐藏在国际货代行业下的虚开“链条”
国家税务总局天津市税务局第一稽查局依法查处以天津阿尔伯特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为首的虚开增值税发票团伙案件。
高买低卖做“公益” 豪车“卡线”实偷税
国家税务总局天津市税务局第三稽查局依法查处一起偷逃超豪华小汽车零售环节消费税案件。
© 2002-2021 Taxrefund.com.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