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财税干货
分享
申请免抵退税要确保业务实质合规
来源:中国税务报 作者:胡昕茗

S公司错误享受免抵退税案例,对出口企业是一个警示。享受免抵退税政策必须从形式到实质符合规定,不能错误理解政策,更不能通过包装生产、虚报业务套取免抵退税,这是违法行为。

  S公司错误享受免抵退税案例,对出口企业是一个警示。享受免抵退税政策必须从形式到实质符合规定,不能错误理解政策,更不能通过包装生产、虚报业务套取免抵退税,这是违法行为。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和消费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39号)明确了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和消费税政策。该案的核心问题在于企业对“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政策的误读与滥用。

  从核查情况看,S公司作为生产企业出口X光机盖板、CT机支架等产品,申请享受免抵退税政策本应具备独立生产能力。但其实际上仅完成少量冲压、组装工序,核心的切割、电镀等关键环节全部由外部企业代工。而且,其外购的卤素灯泡等商品,非自产设备配套部件,也未按规定备注“视同自产”,却单独申报退税。这种实质是将外购产品作为自产产品的操作,违背了国家免抵退税政策的初衷。该政策鼓励的是生产企业真实生产创造出口价值,而非简单的外购拼装。

  值得注意的是,S公司进行了“账实脱节”的操作:企业花名册上登记30名生产工人,而现场仅10人且多为组装、搬运人员;固定资产台账列示8台生产设备,实际仅1台冲床运行;声称委托加工却无协议、无原材料出库记录,反而将关键原材料转卖给受托方……这些操作存在掩盖业务真相的嫌疑,虽然产销业务看起来环环相扣,运行合理,但在税务部门“事前筛查、事中核查、事后追踪”的全链条监管下,还是暴露出破绽。

  该案的高效核查处理,展示了税务部门的监管效能,也传递出清晰信号:生产企业享受免抵退税政策必须守住“三个底线”:一是具备真实生产能力,关键工序不得全部外包;二是外购货物要严格符合“视同自产”标准(见财税〔2012〕39号文件明确的范围);三是业务全流程必须“账实相符”,委托加工必须留存协议、原材料流转等完整凭证。

  出口企业尤其是生产型出口企业应以案为鉴,加强税收政策学习,主动对照政策自查自纠,确保合规经营,按照规定享受出口退税政策,在出口赛道上行稳致远。

  国家税务总局天津市西青区税务局副局长 胡昕茗


税率查询.png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文章及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相关推荐

  • 留抵退税新政:对象、条件、方法、选择

    房地产开发经营业纳税人,与2019年3月31日期末留抵税额相比,申请退税前连续六个月(按季纳税的,连续两个季度,下同)期末新增加留抵税额均大于零,且第六个月(按季纳税的,第二季度,下同)期末新增加留抵税额不低于50万元的,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退还第六个月期末新增…

  • 申报阶段,做好“表”上功夫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优化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5年第1号)对部分申报表单及填报说明进行了调整和优化。

  • 外企遇复杂跨境税务问题可申请事前询复

    对于外资企业来说,在开展跨境投资经营活动的过程中,税收政策适用问题是其关注的重点之一。

  • 增强消费税申报自动算税功能

    优化纳税申报管理能够前后延展带动登记、发票、征收、注销等全流程管理的强化。近年来,税务部门不断优化消费税纳税申报工作,促进提升纳税申报质量。

  • 完善所得税政策,赋能医养结合服务行业

    发展医养结合产业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还需在引进社会资本、加速折旧、公益捐赠等所得税政策方面持续发力,构建多税协同的政策支持体系,以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使老年人享有更高质量、更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 强化数据分析 防范申报风险

    纳税申报是申报主体履行其法定义务的必然要求,是税务部门核实和监管纳税主体法定义务履行情况的重要依据。

热门文章
1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相关79个办税问答(上)
2
出口退税热点问题解答
3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相关55个办税问答【上】
4
对构建“税费皆重”格局的思考
5
货物贸易外汇业务政策问答(一)
6
数字经济税收“双支柱”问答:支柱二GloBE规则十五问
7
财产和行为税合并申报——环保税申报事项与问题解答
8
2022年第四季度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关注这些新变化
热门视频 更多
热门文章
1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相关79个办税问答(上)
2
出口退税热点问题解答
3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相关55个办税问答【上】
申请免抵退税要确保业务实质合规
中国税务报
S公司错误享受免抵退税案例,对出口企业是一个警示。享受免抵退税政策必须从形式到实质符合规定,不能错误理解政策,更不能通过包装生产、虚报业务套取免抵退税,这是违法行为。
 

  S公司错误享受免抵退税案例,对出口企业是一个警示。享受免抵退税政策必须从形式到实质符合规定,不能错误理解政策,更不能通过包装生产、虚报业务套取免抵退税,这是违法行为。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和消费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39号)明确了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和消费税政策。该案的核心问题在于企业对“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政策的误读与滥用。

  从核查情况看,S公司作为生产企业出口X光机盖板、CT机支架等产品,申请享受免抵退税政策本应具备独立生产能力。但其实际上仅完成少量冲压、组装工序,核心的切割、电镀等关键环节全部由外部企业代工。而且,其外购的卤素灯泡等商品,非自产设备配套部件,也未按规定备注“视同自产”,却单独申报退税。这种实质是将外购产品作为自产产品的操作,违背了国家免抵退税政策的初衷。该政策鼓励的是生产企业真实生产创造出口价值,而非简单的外购拼装。

  值得注意的是,S公司进行了“账实脱节”的操作:企业花名册上登记30名生产工人,而现场仅10人且多为组装、搬运人员;固定资产台账列示8台生产设备,实际仅1台冲床运行;声称委托加工却无协议、无原材料出库记录,反而将关键原材料转卖给受托方……这些操作存在掩盖业务真相的嫌疑,虽然产销业务看起来环环相扣,运行合理,但在税务部门“事前筛查、事中核查、事后追踪”的全链条监管下,还是暴露出破绽。

  该案的高效核查处理,展示了税务部门的监管效能,也传递出清晰信号:生产企业享受免抵退税政策必须守住“三个底线”:一是具备真实生产能力,关键工序不得全部外包;二是外购货物要严格符合“视同自产”标准(见财税〔2012〕39号文件明确的范围);三是业务全流程必须“账实相符”,委托加工必须留存协议、原材料流转等完整凭证。

  出口企业尤其是生产型出口企业应以案为鉴,加强税收政策学习,主动对照政策自查自纠,确保合规经营,按照规定享受出口退税政策,在出口赛道上行稳致远。

  国家税务总局天津市西青区税务局副局长 胡昕茗


税率查询.png

热门推荐
留抵退税新政:对象、条件、方法、选择
房地产开发经营业纳税人,与2019年3月31日期末留抵税额相比,申请退税前连续六个月(按季纳税的,连续两个季度,下同)期末新增加留抵税额均大于零,且第六个月(按季纳税的,第二季度,下同)期末新增加留抵税额不低于50万元的,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退还第六个月期末新增…
申报阶段,做好“表”上功夫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优化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5年第1号)对部分申报表单及填报说明进行了调整和优化。
外企遇复杂跨境税务问题可申请事前询复
对于外资企业来说,在开展跨境投资经营活动的过程中,税收政策适用问题是其关注的重点之一。
增强消费税申报自动算税功能
优化纳税申报管理能够前后延展带动登记、发票、征收、注销等全流程管理的强化。近年来,税务部门不断优化消费税纳税申报工作,促进提升纳税申报质量。
完善所得税政策,赋能医养结合服务行业
发展医养结合产业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还需在引进社会资本、加速折旧、公益捐赠等所得税政策方面持续发力,构建多税协同的政策支持体系,以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使老年人享有更高质量、更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强化数据分析 防范申报风险
纳税申报是申报主体履行其法定义务的必然要求,是税务部门核实和监管纳税主体法定义务履行情况的重要依据。
© 2002-2021 Taxrefund.com.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