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财税干货
分享
规范税收优惠政策:从分散化管理到规范化治理
来源:中国税务报 作者:许生

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应精准匹配国家战略需求,进一步在方向聚焦、机制优化与动态调整上突破创新,实现企业发展与经济增长“水活鱼跃”的良性循环。

  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应精准匹配国家战略需求,进一步在方向聚焦、机制优化与动态调整上突破创新,实现企业发展与经济增长“水活鱼跃”的良性循环。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全面落实税收法定原则,规范税收优惠政策。

  长期以来,税收优惠政策在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政策碎片化、执行标准不一、监管薄弱等诸多问题的存在,使得税收优惠政策效果打折扣,甚至产生新的不公平。推动税收优惠政策从“分散化管理”向“规范化治理”转变,既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战略选择。

  规范税收优惠政策的必要性

  笔者观察到,税收优惠政策执行层面仍面临不少挑战。例如,在增值税领域,小规模纳税人免税政策可能引发税收不公平。按月申报的两家月不含税销售额分别为100000元和100001元的小规模纳税人,实际上会存在明显的税负差异。前者全免,后者需全额计税。这种“悬崖效应”不仅可能扭曲企业经营行为,还可能催生逃税行为。又如,征管环节可能存在自由裁量权滥用的风险。对个体工商户定期定额核定征收个人所得税时,各地电子化应用进度不一,部分地区一定程度上还需基层税务人员的主观判断,可能出现“人情税”“关系税”的风险,核定偏差也易引发征纳矛盾。而部分“撒胡椒面”式的优惠政策“含金量”不足,政策实施效果有时也与政策目标相背离。

  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多散见于税收法律、行政法规以及部门规章中。规范税收优惠政策,核心在于通过制度完善、征管创新与目标优化,破解“政出多门”“执行走样”“激励错位”等问题,使税收杠杆更加精准撬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构建统一清晰的政策适用框架

  制度规范化是税收优惠政策发挥效力的基石,重点在于解决政策碎片化、标准不统一、准入门槛模糊等问题。近年来,我国通过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持续构建精简、高效、透明、可预期的税收政策适用框架。

  精简审批程序,强化自主享受。取消前置审批。根据国务院相关文件要求,早在2015年,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事项办理办法》,明确对企业所得税优惠事项全部取消审批,一律实行事后备案管理。这一举措大幅压缩行政裁量空间,使企业享受优惠从“被动等待”转向“主动适用”,显著减轻了企业负担。这一举措也推动税收优惠政策管理整体从“重审批”向“重管理、优服务”转变。税务部门明确“留存备查”原则,凡可通过申报表获取的资料不再要求企业提供,申报效率大幅提升。

  统一政策口径,压缩寻租空间。一是清理违规政策。针对地方政府越权减免税、税收返还等乱象,2024年国家税务总局严肃查处违规招商引资中的涉税问题,清理妨碍公平竞争的地方性税收措施。在税务执法方面,2023年修改完善《税收征管操作规范》,形成全国统一的税收征管操作标准;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税务机关,联合推出区域内统一适用的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推动执法结果互认,为制定全国统一的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奠定基础。二是明确小微企业认定标准。按照企业所得税相关规定,小型微利企业认定标准包括资产总额、从业人数和年度应纳税所得额3个指标,以提升政策可操作性。

  划定清晰边界,注入稳定预期。制度规范化的本质是优化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通过限制行政干预、明确规则边界,使税收优惠从“政府给予的特权”转向“企业法定的权利”,为市场注入稳定预期。政策效能受到征管实践精准程度的影响。其中,政策规范是前提,为征管划定清晰边界,解决“规则公平”问题;征管规范是保障,通过技术手段堵塞制度漏洞,反向推动政策优化,实现“执行有效”;数字化则是贯通二者的技术纽带。今年以来,全国税务系统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条件下的税费征管“强基工程”,一体推进依法治税、以数治税、从严治税,各地税务部门也积极探索构建数据驱动、风险导向、多元协同的征管模式,避免企业享受优惠政策“找不到”“看不懂”的情况,以及给予守信企业在税收管理、出口退税、融资授信等领域更多的优先便利,进一步织密政策落实保障网。

  税收优惠政策的可能优化方向

  笔者认为,规范税收优惠政策的关键在于精准匹配国家战略需求,未来应进一步在方向聚焦、机制优化与动态调整上突破创新,实现企业发展与经济增长“水活鱼跃”的良性循环。

  强化科创导向,激活创新源动力。一是优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如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拓宽合格研发费用的范围,放宽研发费用税收优惠的行业限制等。二是加大对创新链前端支持力度。现行政策对基础研究激励不足,可借鉴欧盟“专利盒”制度,对源自基础研究的专利所得实施所得税优惠税率等。

  深化区域协同,打造开放新支点。推行“先行启动区+”举措,允许企业在联动发展区设立生产基地,享受先行启动区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如优化和扩展广州南沙先行启动区15%所得税优惠税率政策等;建立指标浮动机制,对投资周期超过一定期限的项目,享受优惠期限可自动延长;探索“飞地经济”税收分成机制,鼓励沿海地区科技企业在西部设立研发中心等。

  推动绿色转型,培育增长新动能。进一步发挥绿色税制的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作用,增加高耗能企业绿色转型的动力,积极构建支持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体系,如将国家重点扶持的氢能等清洁能源投资项目纳入企业所得税“三免三减半”范围。

  (作者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税率查询.png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文章及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相关推荐

  • 建立耕地占用税闭环式风险管理机制

    耕地占用税作为保护耕地资源、调控土地利用行为的重要税种,其征管工作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土地合理开发意义重大。

  • 瞄准征管问题,在基层实践中寻找答案

    随着税收征管数字化进程加速,一些基层税务部门在推进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税收管理制度不够适配、数据共享不够顺畅、风险应对效率不高等多重挑战。

  • 一文了解企业账簿如何设置与保管?

    新公司开业不知道账簿设置有什么要求?整理文件不知道哪些材料需要保存?遇到这些问题怎么办?不要急,请跟我一起往下阅读吧。

  • 跨境技术交易既有许可费又有服务费厘清费用性质,分别税务处理

    技术进出口,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或者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通过贸易、投资或者经济技术合作的方式转移技术的行为。

  • 提升消费意愿和能力 努力扩大服务消费

    服务消费具有不同于商品消费的属性,决定了发展服务消费有必要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支持政策措施。

  • 合规享受研发费用税收优惠应把准关键点

    随着2024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申报完成,相关工作进入后续管理阶段,其中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享受是后续审核发现问题较多的一个优惠项目。

热门文章
1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相关79个办税问答(上)
2
出口退税热点问题解答
3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相关55个办税问答【上】
4
货物贸易外汇业务政策问答(一)
5
对构建“税费皆重”格局的思考
6
数字经济税收“双支柱”问答:支柱二GloBE规则十五问
7
财产和行为税合并申报——环保税申报事项与问题解答
8
2022年第四季度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关注这些新变化
热门视频 更多
热门文章
1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相关79个办税问答(上)
2
出口退税热点问题解答
3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相关55个办税问答【上】
规范税收优惠政策:从分散化管理到规范化治理
中国税务报
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应精准匹配国家战略需求,进一步在方向聚焦、机制优化与动态调整上突破创新,实现企业发展与经济增长“水活鱼跃”的良性循环。
 

  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应精准匹配国家战略需求,进一步在方向聚焦、机制优化与动态调整上突破创新,实现企业发展与经济增长“水活鱼跃”的良性循环。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全面落实税收法定原则,规范税收优惠政策。

  长期以来,税收优惠政策在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政策碎片化、执行标准不一、监管薄弱等诸多问题的存在,使得税收优惠政策效果打折扣,甚至产生新的不公平。推动税收优惠政策从“分散化管理”向“规范化治理”转变,既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战略选择。

  规范税收优惠政策的必要性

  笔者观察到,税收优惠政策执行层面仍面临不少挑战。例如,在增值税领域,小规模纳税人免税政策可能引发税收不公平。按月申报的两家月不含税销售额分别为100000元和100001元的小规模纳税人,实际上会存在明显的税负差异。前者全免,后者需全额计税。这种“悬崖效应”不仅可能扭曲企业经营行为,还可能催生逃税行为。又如,征管环节可能存在自由裁量权滥用的风险。对个体工商户定期定额核定征收个人所得税时,各地电子化应用进度不一,部分地区一定程度上还需基层税务人员的主观判断,可能出现“人情税”“关系税”的风险,核定偏差也易引发征纳矛盾。而部分“撒胡椒面”式的优惠政策“含金量”不足,政策实施效果有时也与政策目标相背离。

  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多散见于税收法律、行政法规以及部门规章中。规范税收优惠政策,核心在于通过制度完善、征管创新与目标优化,破解“政出多门”“执行走样”“激励错位”等问题,使税收杠杆更加精准撬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构建统一清晰的政策适用框架

  制度规范化是税收优惠政策发挥效力的基石,重点在于解决政策碎片化、标准不统一、准入门槛模糊等问题。近年来,我国通过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持续构建精简、高效、透明、可预期的税收政策适用框架。

  精简审批程序,强化自主享受。取消前置审批。根据国务院相关文件要求,早在2015年,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事项办理办法》,明确对企业所得税优惠事项全部取消审批,一律实行事后备案管理。这一举措大幅压缩行政裁量空间,使企业享受优惠从“被动等待”转向“主动适用”,显著减轻了企业负担。这一举措也推动税收优惠政策管理整体从“重审批”向“重管理、优服务”转变。税务部门明确“留存备查”原则,凡可通过申报表获取的资料不再要求企业提供,申报效率大幅提升。

  统一政策口径,压缩寻租空间。一是清理违规政策。针对地方政府越权减免税、税收返还等乱象,2024年国家税务总局严肃查处违规招商引资中的涉税问题,清理妨碍公平竞争的地方性税收措施。在税务执法方面,2023年修改完善《税收征管操作规范》,形成全国统一的税收征管操作标准;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税务机关,联合推出区域内统一适用的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推动执法结果互认,为制定全国统一的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奠定基础。二是明确小微企业认定标准。按照企业所得税相关规定,小型微利企业认定标准包括资产总额、从业人数和年度应纳税所得额3个指标,以提升政策可操作性。

  划定清晰边界,注入稳定预期。制度规范化的本质是优化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通过限制行政干预、明确规则边界,使税收优惠从“政府给予的特权”转向“企业法定的权利”,为市场注入稳定预期。政策效能受到征管实践精准程度的影响。其中,政策规范是前提,为征管划定清晰边界,解决“规则公平”问题;征管规范是保障,通过技术手段堵塞制度漏洞,反向推动政策优化,实现“执行有效”;数字化则是贯通二者的技术纽带。今年以来,全国税务系统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条件下的税费征管“强基工程”,一体推进依法治税、以数治税、从严治税,各地税务部门也积极探索构建数据驱动、风险导向、多元协同的征管模式,避免企业享受优惠政策“找不到”“看不懂”的情况,以及给予守信企业在税收管理、出口退税、融资授信等领域更多的优先便利,进一步织密政策落实保障网。

  税收优惠政策的可能优化方向

  笔者认为,规范税收优惠政策的关键在于精准匹配国家战略需求,未来应进一步在方向聚焦、机制优化与动态调整上突破创新,实现企业发展与经济增长“水活鱼跃”的良性循环。

  强化科创导向,激活创新源动力。一是优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如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拓宽合格研发费用的范围,放宽研发费用税收优惠的行业限制等。二是加大对创新链前端支持力度。现行政策对基础研究激励不足,可借鉴欧盟“专利盒”制度,对源自基础研究的专利所得实施所得税优惠税率等。

  深化区域协同,打造开放新支点。推行“先行启动区+”举措,允许企业在联动发展区设立生产基地,享受先行启动区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如优化和扩展广州南沙先行启动区15%所得税优惠税率政策等;建立指标浮动机制,对投资周期超过一定期限的项目,享受优惠期限可自动延长;探索“飞地经济”税收分成机制,鼓励沿海地区科技企业在西部设立研发中心等。

  推动绿色转型,培育增长新动能。进一步发挥绿色税制的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作用,增加高耗能企业绿色转型的动力,积极构建支持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体系,如将国家重点扶持的氢能等清洁能源投资项目纳入企业所得税“三免三减半”范围。

  (作者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税率查询.png

热门推荐
建立耕地占用税闭环式风险管理机制
耕地占用税作为保护耕地资源、调控土地利用行为的重要税种,其征管工作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土地合理开发意义重大。
瞄准征管问题,在基层实践中寻找答案
随着税收征管数字化进程加速,一些基层税务部门在推进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税收管理制度不够适配、数据共享不够顺畅、风险应对效率不高等多重挑战。
一文了解企业账簿如何设置与保管?
新公司开业不知道账簿设置有什么要求?整理文件不知道哪些材料需要保存?遇到这些问题怎么办?不要急,请跟我一起往下阅读吧。
跨境技术交易既有许可费又有服务费厘清费用性质,分别税务处理
技术进出口,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或者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通过贸易、投资或者经济技术合作的方式转移技术的行为。
提升消费意愿和能力 努力扩大服务消费
服务消费具有不同于商品消费的属性,决定了发展服务消费有必要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支持政策措施。
合规享受研发费用税收优惠应把准关键点
随着2024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申报完成,相关工作进入后续管理阶段,其中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享受是后续审核发现问题较多的一个优惠项目。
© 2002-2021 Taxrefund.com.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