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行业具有很强的跨地域性特征,剧本创作、拍摄取景、后期制作等环节可能分散在不同地区,涉及众多不同地域的企业与个人,基层税务部门核查手段难以穿透异地多层交易结构。同时,影视行业关键数据分散于国家电影局、省级广电部门、网信办、文旅局等部门,形成“蜂窝状”…
最近,国家税务总局青岛市黄岛区税务局借助影视行业风险筛查指标模型,监控到某传媒有限公司存在营业收入较低、成本费用较大等税收风险,立即组织定向约谈,对该公司进行风险提示,辅导该公司补缴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400余万元。
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电影之都”称号以来,青岛一直致力于推动电影工业快速发展。坐落于青岛市黄岛区灵山湾畔的东方影都影视文化产业园总投资超500亿元,是全球规模最大的以摄影棚为主的影视产业综合体。截至2024年,该产业园入驻企业达1600余户,规上企业年营收超10亿元。
在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影视行业因其业务链结构复杂、经营方式灵活新颖,账务处理难度较大,给税收监管与企业合规带来双重挑战。黄岛区税务局运用影视行业风险筛查指标模型,采取“定向约谈+前置辅导”的手段,持续加强影视行业税收监管,显著提高了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去年,黄岛区影视行业入库税款6000余万元,同比增长110%;今年前两个月,入库税款900余万元,同比增长20%。
用数据:风险模型赋能高效监管
显示屏幕上,一行行代码不断键入,“未及时申报”“违规扣除费用”等涉税风险事项及相关企业名单、风险等级、建议措施等一一呈现……这是黄岛区税务局数据小组正在用最新指标模型开展影视行业风险筛查。
“我们针对影视行业设计特色风险筛查指标模型,一秒即可发现风险,相比过去逐户、逐项人工比对方式,监管效率呈‘指数级’增长。”黄岛区税务局数据小组成员孔德政说。
为提高风险筛查效率,黄岛区税务局创造性地设计了“期末存货/当期营业成本”“预收账款/当期营业收入”两个指标作为风险企业的筛选标准,并结合行业平均水平对上述指标畸高、“未按规定结转收入及成本”风险较高的企业,按照存货和预收账款的绝对值进行风险等级排序后,确定重点应对对象。去年,黄岛区税务局用上述指标模型对辖区内78户影视行业相关企业开展风险筛查,筛选出12户未按规定确认收入风险的影视行业纳税人,通过采取集体约谈、实地核查等风险应对措施,入库税款4000余万元。
孔德政告诉记者,黄岛区税务局以推动数据模型常态化应用为目标,制发《税费“数智化”管理指引》,标签化归集风险模型,创新搭建涵盖22个风险模型的一户式风险库,将相关风险疑点清册与上级部门下发的风险疑点归并后统筹下发,不仅提高了监管效率,还有效避免了对同一纳税人的多次打扰和应对资源的浪费,实现风险应对质效与征管资源利用效率双提升。
通信息:部门协作强化数据共享
影视行业具有很强的跨地域性特征,剧本创作、拍摄取景、后期制作等环节可能分散在不同地区,涉及众多不同地域的企业与个人,基层税务部门核查手段难以穿透异地多层交易结构。同时,影视行业关键数据分散于国家电影局、省级广电部门、网信办、文旅局等部门,形成“蜂窝状”信息壁垒。影视项目的外包合同金额、衍生收益条款等信息游离于行政监管之外,税务部门通常只能在作品上映后才获知信息并介入监管,企业不按时申报隐患很大。
“我们在具体工作中还发现,剧组、演员等主体流动性较大,行业内分包制作、委托发行、灵活用工等情况普遍存在。而且税务部门前期获取的影视税源信息大部分来源于纳税人自行申报所得,监管滞后且无法精准验证,在发票、申报等方面的监管及后续税款追缴方面难度较大。”黄岛区税务局税源管理四科负责人苏厚森说。
为解决这一难题,黄岛区税务局联合青岛西海岸新区影视产业发展中心及东方影都影视文化产业园等单位,建立协作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传递涉税数据和个案信息。
“去年以来,通过协调机制,我们累计获取制作、备案、发行进度,以及影视行业演艺人员经营活动、收入、纳税6个维度的基础信息170余项。有了数据信息做保障,后续税收数字化监管会更加有的放矢。”苏厚森说。
强引导:前置辅导及时排查风险
监管是手段,以监管促遵从才是更高目标。为了帮助企业防范税收风险,黄岛区税务局编写《影视行业涉税风险应对指南》,通过影视产业服务中心进行推广。在此基础上,该局在事前提醒、风险前置工作思路指引下,辅导辖区内35家业务金额较大的影视企业按照指南要求,对合规申报等领域风险进行自查,不仅为企业减少了缴纳滞纳金等后续支出风险,还有效避免了企业因税务违规问题带来的信用影响。
“税务部门注重事前辅导和风险提醒,帮助我们及时排查风险点,这样的管理方式非常人性化。”荆棘鸟文化传媒(青岛)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崔先生说。
前不久,黄岛区税务局在对该公司开展自查辅导时,发现其存在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收入差异较大等风险,组织专人对接企业财务、法务等部门,对相关申报信息逐项“纠偏”。根据相关政策,符合条件的企业应按照完工进度及时确认收入并进行税收申报。经分析比对合同、账册等业务凭证,税务干部发现该公司部分影视制作业务工期已超12个月,及时辅导企业按照实际完工进度确认收入。最终,企业按规定缴纳相应企业所得税50余万元。
据介绍,下一步,黄岛区税务局将在前期常态化数据监管的基础上,强化与上级稽查部门的“查管互动”,推动稽查建议列入基层日常监管重点事项,共同打造“上下互动、信息共享、查管结合”的监管机制,进一步规范影视行业税收秩序。
最近,国家税务总局青岛市黄岛区税务局借助影视行业风险筛查指标模型,监控到某传媒有限公司存在营业收入较低、成本费用较大等税收风险,立即组织定向约谈,对该公司进行风险提示,辅导该公司补缴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400余万元。
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电影之都”称号以来,青岛一直致力于推动电影工业快速发展。坐落于青岛市黄岛区灵山湾畔的东方影都影视文化产业园总投资超500亿元,是全球规模最大的以摄影棚为主的影视产业综合体。截至2024年,该产业园入驻企业达1600余户,规上企业年营收超10亿元。
在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影视行业因其业务链结构复杂、经营方式灵活新颖,账务处理难度较大,给税收监管与企业合规带来双重挑战。黄岛区税务局运用影视行业风险筛查指标模型,采取“定向约谈+前置辅导”的手段,持续加强影视行业税收监管,显著提高了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去年,黄岛区影视行业入库税款6000余万元,同比增长110%;今年前两个月,入库税款900余万元,同比增长20%。
用数据:风险模型赋能高效监管
显示屏幕上,一行行代码不断键入,“未及时申报”“违规扣除费用”等涉税风险事项及相关企业名单、风险等级、建议措施等一一呈现……这是黄岛区税务局数据小组正在用最新指标模型开展影视行业风险筛查。
“我们针对影视行业设计特色风险筛查指标模型,一秒即可发现风险,相比过去逐户、逐项人工比对方式,监管效率呈‘指数级’增长。”黄岛区税务局数据小组成员孔德政说。
为提高风险筛查效率,黄岛区税务局创造性地设计了“期末存货/当期营业成本”“预收账款/当期营业收入”两个指标作为风险企业的筛选标准,并结合行业平均水平对上述指标畸高、“未按规定结转收入及成本”风险较高的企业,按照存货和预收账款的绝对值进行风险等级排序后,确定重点应对对象。去年,黄岛区税务局用上述指标模型对辖区内78户影视行业相关企业开展风险筛查,筛选出12户未按规定确认收入风险的影视行业纳税人,通过采取集体约谈、实地核查等风险应对措施,入库税款4000余万元。
孔德政告诉记者,黄岛区税务局以推动数据模型常态化应用为目标,制发《税费“数智化”管理指引》,标签化归集风险模型,创新搭建涵盖22个风险模型的一户式风险库,将相关风险疑点清册与上级部门下发的风险疑点归并后统筹下发,不仅提高了监管效率,还有效避免了对同一纳税人的多次打扰和应对资源的浪费,实现风险应对质效与征管资源利用效率双提升。
通信息:部门协作强化数据共享
影视行业具有很强的跨地域性特征,剧本创作、拍摄取景、后期制作等环节可能分散在不同地区,涉及众多不同地域的企业与个人,基层税务部门核查手段难以穿透异地多层交易结构。同时,影视行业关键数据分散于国家电影局、省级广电部门、网信办、文旅局等部门,形成“蜂窝状”信息壁垒。影视项目的外包合同金额、衍生收益条款等信息游离于行政监管之外,税务部门通常只能在作品上映后才获知信息并介入监管,企业不按时申报隐患很大。
“我们在具体工作中还发现,剧组、演员等主体流动性较大,行业内分包制作、委托发行、灵活用工等情况普遍存在。而且税务部门前期获取的影视税源信息大部分来源于纳税人自行申报所得,监管滞后且无法精准验证,在发票、申报等方面的监管及后续税款追缴方面难度较大。”黄岛区税务局税源管理四科负责人苏厚森说。
为解决这一难题,黄岛区税务局联合青岛西海岸新区影视产业发展中心及东方影都影视文化产业园等单位,建立协作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传递涉税数据和个案信息。
“去年以来,通过协调机制,我们累计获取制作、备案、发行进度,以及影视行业演艺人员经营活动、收入、纳税6个维度的基础信息170余项。有了数据信息做保障,后续税收数字化监管会更加有的放矢。”苏厚森说。
强引导:前置辅导及时排查风险
监管是手段,以监管促遵从才是更高目标。为了帮助企业防范税收风险,黄岛区税务局编写《影视行业涉税风险应对指南》,通过影视产业服务中心进行推广。在此基础上,该局在事前提醒、风险前置工作思路指引下,辅导辖区内35家业务金额较大的影视企业按照指南要求,对合规申报等领域风险进行自查,不仅为企业减少了缴纳滞纳金等后续支出风险,还有效避免了企业因税务违规问题带来的信用影响。
“税务部门注重事前辅导和风险提醒,帮助我们及时排查风险点,这样的管理方式非常人性化。”荆棘鸟文化传媒(青岛)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崔先生说。
前不久,黄岛区税务局在对该公司开展自查辅导时,发现其存在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收入差异较大等风险,组织专人对接企业财务、法务等部门,对相关申报信息逐项“纠偏”。根据相关政策,符合条件的企业应按照完工进度及时确认收入并进行税收申报。经分析比对合同、账册等业务凭证,税务干部发现该公司部分影视制作业务工期已超12个月,及时辅导企业按照实际完工进度确认收入。最终,企业按规定缴纳相应企业所得税50余万元。
据介绍,下一步,黄岛区税务局将在前期常态化数据监管的基础上,强化与上级稽查部门的“查管互动”,推动稽查建议列入基层日常监管重点事项,共同打造“上下互动、信息共享、查管结合”的监管机制,进一步规范影视行业税收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