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在消费后不主动索要发票,税务机关也可以通过大数据“锁定”逃避缴纳税款的纳税人。但是,如果消费者主动索要发票,会让税务机关的大数据监控更及时、更全面、更准确,成本更低。
消费者在消费后不主动索要发票,税务机关也可以通过大数据“锁定”逃避缴纳税款的纳税人。但是,如果消费者主动索要发票,会让税务机关的大数据监控更及时、更全面、更准确,成本更低。
最近,税务题材电视剧《大河之水》在央视八套黄金档热播,吸引了不少观众“围观”。电视剧以税务稽查为背景,展现了税务工作者打击涉税违法违规行为的精彩故事。剧中诸多情节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生动地反映了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典型涉税问题。其中,新东市税务局退休老所长郑天酬在火锅店消费付款后被服务员提醒“不要发票可以送饮料”的桥段,引发了不少观众的共鸣。
剧情回顾:老所长不要饮料就要发票
《大河之水》第7集,新东市税务局退休老所长郑天酬在火锅店和家人消费后付款549元,坚持索要发票,服务员以“发票用完”为由拒绝开具。作为“补偿”,服务员提出可以赠送饮料。郑天酬拒绝了这些“小恩小惠”,坚持要发票,并耐心地向服务员和周围的顾客解释了发票的重要性。他提到,发票不仅是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的有效凭证,而且能帮助税务机关准确掌握商家的经营收入,防止偷逃税款行为的发生。郑天酬耐心解释:“往小了说,消费者一旦遇到纠纷,就可以凭发票维护自身的权益;往大了说,这个发票是国家计算征收税款的重要凭证。”
危害分析:给商家偷逃税款可乘之机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消费者“不要发票要饮料要打折”,可能会带来哪些后果呢?
以《大河之水》上述剧情为例,假设郑天酬和家人用餐的火锅店为小规模纳税人,同时符合小微企业条件,按照增值税征收率3%计算增值税应纳税额,假定剧情中的火锅店利润率为10%。如果郑天酬不坚持索要发票,火锅店也不就这笔549元的收入申报纳税,据此测算,可能导致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流失8.16元(暂不考虑附加税费)。如果火锅店是一般纳税人,带来的税款流失可能更多。另外,若一些商家的富余票流向了不法分子手里,还可能带来虚开发票等更严重的问题,从而扰乱市场秩序。也就是说,消费者索要发票这个习惯,不仅事关国家税收,而且事关公平竞争。每一位消费者都是税收秩序的守护者,消费后主动索要发票,应该成为每个消费者的良好习惯。
“每张发票都是经济运行的刻度。”正如《大河之水》主角郑昊在剧中的台词所述,发票在税收征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国家而言,发票是税务机关掌握企业收入、确保税收应收尽收的重要工具。通过发票,税务机关能够追踪企业的资金流、货物流和发票流,从而有效识别异常交易,遏制偷逃税款行为,营造良好的税收法治环境。
税收监管:发票不再是唯一依据
一些观众可能要问:如果消费者不主动索要发票,税务机关就没法收税了吗?其实不然。
细心的观众已经在观剧中明显感受到,以郑昊为代表的税务干部,日常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通过大数据来监控企业税收。也就是说,即便消费者消费后不主动索要发票,税务机关也可以通过大数据“锁定”逃避缴纳税款的纳税人。但是,如果消费者主动索要发票,会让税务机关的大数据监控更及时、更全面、更准确,成本更低。
在大数据时代,税务机关已经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税收征管体系,通过与企业用电、用水等能耗数据的比对,税务机关可以精准识别企业实际经营情况。例如,企业能耗持续增加,但其申报的收入却没有相应增长,就可能存在隐瞒收入的行为。此外,税务机关履行审批手续后,还能够通过与银行等第三方机构的数据共享,获取企业的交易记录和资金流动情况。同时,互联网平台企业也会向主管税务机关统一报送平台内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身份信息、收入信息。如果企业申报的收入与平台报送的数据不一致,就可能存在偷逃税嫌疑。这种多维度的监控手段,使得税务机关能够精准发现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
从商家扫码开票的“秒开”体验,到消费者手机里的电子票夹,再到税务机关后台跳动的数据“洪流”,这场始于一张小小发票的治理革命,正在重塑中国经济的“毛细血管”。正如剧中老所长郑天酬所言,“税收这本大账,从来都是千家万户小账的总和”。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维护良好的税收秩序,让经济发展在法治的轨道上稳健前行。
(作者系中国税务报社霍志远税收宣传工作室成员)
弹幕留言:
好真实,普及税法知识了!
原来如此,以后吃饭我都要发票!
科普知识环节,学习到了。
我很早以前消费就开始让商家开发票了,包括点外卖。
网友留言:
@美式不加糖:原来发票这么重要!
@新巴巴巴路比呀:这简直是照进了我们的现实生活,细节用心了。
@谁还不是个小公举呢:剧里要发票情节让我意识到其重要性了。
消费者在消费后不主动索要发票,税务机关也可以通过大数据“锁定”逃避缴纳税款的纳税人。但是,如果消费者主动索要发票,会让税务机关的大数据监控更及时、更全面、更准确,成本更低。
最近,税务题材电视剧《大河之水》在央视八套黄金档热播,吸引了不少观众“围观”。电视剧以税务稽查为背景,展现了税务工作者打击涉税违法违规行为的精彩故事。剧中诸多情节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生动地反映了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典型涉税问题。其中,新东市税务局退休老所长郑天酬在火锅店消费付款后被服务员提醒“不要发票可以送饮料”的桥段,引发了不少观众的共鸣。
剧情回顾:老所长不要饮料就要发票
《大河之水》第7集,新东市税务局退休老所长郑天酬在火锅店和家人消费后付款549元,坚持索要发票,服务员以“发票用完”为由拒绝开具。作为“补偿”,服务员提出可以赠送饮料。郑天酬拒绝了这些“小恩小惠”,坚持要发票,并耐心地向服务员和周围的顾客解释了发票的重要性。他提到,发票不仅是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的有效凭证,而且能帮助税务机关准确掌握商家的经营收入,防止偷逃税款行为的发生。郑天酬耐心解释:“往小了说,消费者一旦遇到纠纷,就可以凭发票维护自身的权益;往大了说,这个发票是国家计算征收税款的重要凭证。”
危害分析:给商家偷逃税款可乘之机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消费者“不要发票要饮料要打折”,可能会带来哪些后果呢?
以《大河之水》上述剧情为例,假设郑天酬和家人用餐的火锅店为小规模纳税人,同时符合小微企业条件,按照增值税征收率3%计算增值税应纳税额,假定剧情中的火锅店利润率为10%。如果郑天酬不坚持索要发票,火锅店也不就这笔549元的收入申报纳税,据此测算,可能导致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流失8.16元(暂不考虑附加税费)。如果火锅店是一般纳税人,带来的税款流失可能更多。另外,若一些商家的富余票流向了不法分子手里,还可能带来虚开发票等更严重的问题,从而扰乱市场秩序。也就是说,消费者索要发票这个习惯,不仅事关国家税收,而且事关公平竞争。每一位消费者都是税收秩序的守护者,消费后主动索要发票,应该成为每个消费者的良好习惯。
“每张发票都是经济运行的刻度。”正如《大河之水》主角郑昊在剧中的台词所述,发票在税收征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国家而言,发票是税务机关掌握企业收入、确保税收应收尽收的重要工具。通过发票,税务机关能够追踪企业的资金流、货物流和发票流,从而有效识别异常交易,遏制偷逃税款行为,营造良好的税收法治环境。
税收监管:发票不再是唯一依据
一些观众可能要问:如果消费者不主动索要发票,税务机关就没法收税了吗?其实不然。
细心的观众已经在观剧中明显感受到,以郑昊为代表的税务干部,日常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通过大数据来监控企业税收。也就是说,即便消费者消费后不主动索要发票,税务机关也可以通过大数据“锁定”逃避缴纳税款的纳税人。但是,如果消费者主动索要发票,会让税务机关的大数据监控更及时、更全面、更准确,成本更低。
在大数据时代,税务机关已经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税收征管体系,通过与企业用电、用水等能耗数据的比对,税务机关可以精准识别企业实际经营情况。例如,企业能耗持续增加,但其申报的收入却没有相应增长,就可能存在隐瞒收入的行为。此外,税务机关履行审批手续后,还能够通过与银行等第三方机构的数据共享,获取企业的交易记录和资金流动情况。同时,互联网平台企业也会向主管税务机关统一报送平台内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身份信息、收入信息。如果企业申报的收入与平台报送的数据不一致,就可能存在偷逃税嫌疑。这种多维度的监控手段,使得税务机关能够精准发现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
从商家扫码开票的“秒开”体验,到消费者手机里的电子票夹,再到税务机关后台跳动的数据“洪流”,这场始于一张小小发票的治理革命,正在重塑中国经济的“毛细血管”。正如剧中老所长郑天酬所言,“税收这本大账,从来都是千家万户小账的总和”。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维护良好的税收秩序,让经济发展在法治的轨道上稳健前行。
(作者系中国税务报社霍志远税收宣传工作室成员)
弹幕留言:
好真实,普及税法知识了!
原来如此,以后吃饭我都要发票!
科普知识环节,学习到了。
我很早以前消费就开始让商家开发票了,包括点外卖。
网友留言:
@美式不加糖:原来发票这么重要!
@新巴巴巴路比呀:这简直是照进了我们的现实生活,细节用心了。
@谁还不是个小公举呢:剧里要发票情节让我意识到其重要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