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财税干货
分享
积极营造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税收法治环境
来源:中国税务报 作者:马海涛

税收法治化作为重要的制度安排,对于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税收法治化作为重要的制度安排,对于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近日公布,引发广泛关注。《意见》提出,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这释放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积极信号。

  近年来,针对民营企业自身资源禀赋较弱等困难,国家出台一系列税费支持政策,鼓励民营企业资金注入、经济转型与技术开发等。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1年,我国宏观税负持续下降,税务部门办理新增减税降费累计达到8.8万亿元。2022年,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4.2万亿元。今年上半年,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9279亿元。其中,民营企业是减税降费的受益主体。

  一方面,税费优惠政策不断完善,更具普惠性。比如,对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所得税优惠政策,覆盖面扩大到更多民营企业。另一方面,更具精准性。许多具有针对性和引导力的优惠政策让民营企业负担有了实质性下降。比如,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更好地激发了“专精特新”企业开展高质量创新的积极性。

  同时,税务部门不断提升税费服务水平,优化税收营商环境,采取一系列措施,提升数字化服务能力,优化税收服务流程,高效解决涉税问题。税务部门自2014年以来,连续十年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2014年—2022年,累计推出54类197项539条创新服务举措,今年已分4批次推出81条便民办税缴费服务举措,减少50%的资料报送和25%的纸质表证单书,同时大力推行“非接触式”办税缴费模式。通过数字技术实现更便捷、高效、准确的办税缴费方式,不仅提升了税收准确性和透明度,降低了民营企业的税收遵从成本,而且推动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此次出台的《意见》,从多个方面部署了对民营经济的支持措施。特别提出,持续优化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加大对民营经济政策支持力度,强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税收法治化作为重要的制度安排,对于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应不断改善和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税收法治环境,保障企业在公开竞争中享有平等机会,减少信息不对称,为企业制定长期规划提供保障,进一步增强企业家投资信心。

  具体来看,一是规范税收执法,提供更公平的市场环境。《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提出,创新行政执法方式,提高执法的精确度,实现从经验式执法向科学精确执法转变。税收执法的精准落实有利于维护市场秩序,打击不正当竞争和侵权行为,保障企业公平竞争的权利。确保政策环境公平透明,提振企业发展信心。二是精准实施税务监管,充分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提出“精准监管”。构建新型税务监管体系有利于保障税收征收程序的合法性和公开透明,减少违法行为的发生,能够在确保国家税收安全的同时,为合法经营企业创造更加公平优质的营商环境。

  落实《意见》提出的“加大对民营经济政策支持力度”,应精准解决民营企业遇到的困难,把准脉、诊明因、下对方,及时回应民营企业关切和社会需求。

  一是优化税制结构,提升税制公平性。进一步推动增值税向“宽税基、低税率、中性税收”转变,通过优化增值税税费结构、税源结构、税率结构和纳税人结构等要素,减轻民营企业的税收负担。完善税收制度及其运行机制,形成推动生产、消费、出口与投资的良性循环。提高直接税的收入占比,聚焦民营企业中个人所得税和不动产持有环节的税收占比,科学设定直接税的税率,体现累进性质,进一步发挥直接税对市场经济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增强不同主体的纳税公平性。

  二是注重规范征管,强调税收法治化。为了给予民营经济充分的自由以激发其市场潜力,需要通过税法构建有力的外部保障克服市场失灵问题。因此,应进一步推动统一税收执法标准和政策执行口径,实现“同案同办”,规范核定税务机关对民营经济的税收征管,以切实减少民营经济的额外损失或负担作为征管目标,制定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措施,提升民营企业的诚信度、遵从度和满意度。

  三是强化闭环管理,增强服务针对性。开展精细服务,进一步加大为民营企业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的力度。事前,税费优惠政策出台后依托税收大数据、跨部门数据共享,锁定政策享受对象,开展针对性宣传,精准辅导征管操作,让民营企业实现税收优惠政策的应享尽享;事中,提供“在线导办”和“问办协同”服务,及时跟踪政策落实、税费服务和规范执法情况,精准快速回应民营企业涉税需求;事后,通过民营企业报送的相关数据,分析政策带来的经济效应以及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不足,并逐步完善政策和征管操作,助力民营企业“轻装上阵”。

  (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01.jpg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文章及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相关推荐

  • 增值税法:从“有偿”看“应税交易”的逻辑脉络?

    笔者认为增值税法对待征税对象是以“有偿”交易为基点,综合考量一般定义下无法解决的现实问题,通过“反向排除”和“有益补充”条款,厘清了整体立法脉络,架构更为简洁,逻辑更为严密,与人们朴素认知的契合度也更高。

  • 个体工商户注销后 被查对象如何确认

    司法判决表明,对于已注销的个体工商户,可以向其登记经营者或实际经营者追究税收违法责任。

  • 海外税收案例三十三:受控外国企业调整补税

    海外税收案例三十三:受控外国企业调整补税

  • 海外税收案例三十二:转让定价可比性分析中比较对象的选择标准

    海外税收案例三十二:转让定价可比性分析中比较对象的选择标准

  • 工程审计需要注意的风险清单

    在工程审计工作中,潜藏着诸多风险需要审计人员谨慎对待,以下是一份常见的工程审计需要注意的风险清单:

  • 电影行业:不同主体重点防控哪些税务风险

    12月9日,国家电影局在海南省三亚市启动“跨年贺岁 喜迎新春——全国电影惠民消费季”。

热门文章
1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相关79个办税问答(上)
2
出口退税热点问题解答
3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相关55个办税问答【上】
4
货物贸易外汇业务政策问答(一)
5
2022年第四季度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关注这些新变化
6
财产和行为税合并申报——环保税申报事项与问题解答
7
数字经济税收“双支柱”问答:支柱二GloBE规则十五问
8
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出口企业的影响
热门视频 更多
热门文章
1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相关79个办税问答(上)
2
出口退税热点问题解答
3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相关55个办税问答【上】
积极营造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税收法治环境
中国税务报
税收法治化作为重要的制度安排,对于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税收法治化作为重要的制度安排,对于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近日公布,引发广泛关注。《意见》提出,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这释放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积极信号。

  近年来,针对民营企业自身资源禀赋较弱等困难,国家出台一系列税费支持政策,鼓励民营企业资金注入、经济转型与技术开发等。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1年,我国宏观税负持续下降,税务部门办理新增减税降费累计达到8.8万亿元。2022年,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4.2万亿元。今年上半年,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9279亿元。其中,民营企业是减税降费的受益主体。

  一方面,税费优惠政策不断完善,更具普惠性。比如,对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所得税优惠政策,覆盖面扩大到更多民营企业。另一方面,更具精准性。许多具有针对性和引导力的优惠政策让民营企业负担有了实质性下降。比如,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更好地激发了“专精特新”企业开展高质量创新的积极性。

  同时,税务部门不断提升税费服务水平,优化税收营商环境,采取一系列措施,提升数字化服务能力,优化税收服务流程,高效解决涉税问题。税务部门自2014年以来,连续十年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2014年—2022年,累计推出54类197项539条创新服务举措,今年已分4批次推出81条便民办税缴费服务举措,减少50%的资料报送和25%的纸质表证单书,同时大力推行“非接触式”办税缴费模式。通过数字技术实现更便捷、高效、准确的办税缴费方式,不仅提升了税收准确性和透明度,降低了民营企业的税收遵从成本,而且推动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此次出台的《意见》,从多个方面部署了对民营经济的支持措施。特别提出,持续优化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加大对民营经济政策支持力度,强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税收法治化作为重要的制度安排,对于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应不断改善和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税收法治环境,保障企业在公开竞争中享有平等机会,减少信息不对称,为企业制定长期规划提供保障,进一步增强企业家投资信心。

  具体来看,一是规范税收执法,提供更公平的市场环境。《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提出,创新行政执法方式,提高执法的精确度,实现从经验式执法向科学精确执法转变。税收执法的精准落实有利于维护市场秩序,打击不正当竞争和侵权行为,保障企业公平竞争的权利。确保政策环境公平透明,提振企业发展信心。二是精准实施税务监管,充分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提出“精准监管”。构建新型税务监管体系有利于保障税收征收程序的合法性和公开透明,减少违法行为的发生,能够在确保国家税收安全的同时,为合法经营企业创造更加公平优质的营商环境。

  落实《意见》提出的“加大对民营经济政策支持力度”,应精准解决民营企业遇到的困难,把准脉、诊明因、下对方,及时回应民营企业关切和社会需求。

  一是优化税制结构,提升税制公平性。进一步推动增值税向“宽税基、低税率、中性税收”转变,通过优化增值税税费结构、税源结构、税率结构和纳税人结构等要素,减轻民营企业的税收负担。完善税收制度及其运行机制,形成推动生产、消费、出口与投资的良性循环。提高直接税的收入占比,聚焦民营企业中个人所得税和不动产持有环节的税收占比,科学设定直接税的税率,体现累进性质,进一步发挥直接税对市场经济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增强不同主体的纳税公平性。

  二是注重规范征管,强调税收法治化。为了给予民营经济充分的自由以激发其市场潜力,需要通过税法构建有力的外部保障克服市场失灵问题。因此,应进一步推动统一税收执法标准和政策执行口径,实现“同案同办”,规范核定税务机关对民营经济的税收征管,以切实减少民营经济的额外损失或负担作为征管目标,制定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措施,提升民营企业的诚信度、遵从度和满意度。

  三是强化闭环管理,增强服务针对性。开展精细服务,进一步加大为民营企业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的力度。事前,税费优惠政策出台后依托税收大数据、跨部门数据共享,锁定政策享受对象,开展针对性宣传,精准辅导征管操作,让民营企业实现税收优惠政策的应享尽享;事中,提供“在线导办”和“问办协同”服务,及时跟踪政策落实、税费服务和规范执法情况,精准快速回应民营企业涉税需求;事后,通过民营企业报送的相关数据,分析政策带来的经济效应以及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不足,并逐步完善政策和征管操作,助力民营企业“轻装上阵”。

  (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01.jpg

热门推荐
增值税法:从“有偿”看“应税交易”的逻辑脉络?
笔者认为增值税法对待征税对象是以“有偿”交易为基点,综合考量一般定义下无法解决的现实问题,通过“反向排除”和“有益补充”条款,厘清了整体立法脉络,架构更为简洁,逻辑更为严密,与人们朴素认知的契合度也更高。
个体工商户注销后 被查对象如何确认
司法判决表明,对于已注销的个体工商户,可以向其登记经营者或实际经营者追究税收违法责任。
海外税收案例三十三:受控外国企业调整补税
海外税收案例三十三:受控外国企业调整补税
海外税收案例三十二:转让定价可比性分析中比较对象的选择标准
海外税收案例三十二:转让定价可比性分析中比较对象的选择标准
工程审计需要注意的风险清单
在工程审计工作中,潜藏着诸多风险需要审计人员谨慎对待,以下是一份常见的工程审计需要注意的风险清单:
电影行业:不同主体重点防控哪些税务风险
12月9日,国家电影局在海南省三亚市启动“跨年贺岁 喜迎新春——全国电影惠民消费季”。
© 2002-2021 Taxrefund.com.cn 版权所有